阮籍,何许人也?他是三国时期魏国人,是魏晋时期的名士,字嗣宗,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因曾任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他善弹琴,好长啸,嗜酒,为人旷达,与嵇康等并称“竹林七贤”。他博览群书,崇奉老庄之学。
据有关资料记载,阮籍邻家有位少妇,十分美貌,以卖酒为生,阮籍经常与一些朋友前去喝酒,醉了就在少妇的旁边躺下睡觉,但是并没有什么邪念。他光明磊落,只是性情有些乖张而已。
说到阮籍,自然就离不开酒,今天要说的是阮籍当垆沽酒坐怀不乱的故事。
原文
阮籍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隔帘闻坠钗声而不动念者,此人不痴则慧,我幸在不痴不慧中。
注释
1﹒ 当垆沽酒:古时酒店里为了安放酒瓮,就用泥土垒砌成垆,卖酒的人坐在旁边,故称“当泸沽酒”。
2. 诣:到。
3. 坠钗声:玉钗落地的声音。
4. 念:邪念。
译文
阮籍邻家有个少妇,十分美貌,以卖酒为业,阮籍常去饮酒,醉了便睡在她的身旁。隔着帘子听见玉钗落下的声音,而心中不起邪念的人,不是痴人便是绝顶聪明的人,幸亏我是个不痴不慧的人。
爱好美色却不露声色,而藏于心中,能够做到坐怀不乱心志的人往往才是真君子,就像阮籍这样才华横溢、性情豪放的怪诞之人一样。
据《世说新语》记载,阮籍的邻居中有一位貌美的少妇,开着酒铺卖酒,阮籍常与王安丰等人前去少妇那里买酒喝,喝醉了就睡在少妇的旁边,少妇的丈夫开始怀疑他有什么邪念,仔细观察才发现他并没有什么恶意。
以上这则故事正说明真君子会让自己的内心不再遭受情爱的折磨,能够随缘而定,随遇而安。如果不是阮籍这种极慧之人,不要说听到钗玉落地的声音,哪怕只是睹其背影,都会生出邪念来。
《世说新语》里有大部分的篇幅反映当时文士们的生活面貌,比如说阮籍,原文是这样的:“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翻译过来就是: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这就是魏晋名士旷达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
他们主张言行不必遵守礼法,凭禀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认为这样才能回归自然,才是真正的名士风流。在这种标榜下,许多人以旷达为名,实际是以不加节制地纵情享乐为目的。
阮籍说的“礼岂为我辈设也”,就道出了这一点。他们不管男女有别,婚丧礼节等,执意我行我素。阮籍不顾“叔嫂不通问”的礼制,与嫂话别;酒醉后睡在酒家妇旁边,这就是阮籍的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