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学以致用这个词语,它强调的是将学到的知识用起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但你听说过学以致改吗?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是源于6年前我参加的第一个读书会,由我的领读老师高鸿鹏提起。他提倡,我们读完一本书,最重要的是记住书中的一句话,并且做到学以致改一句话。
“改”是建立在自己的问题基础上,选择书中有利于实现自身目标的一个理论,从而制定解决方案,改正改进自身问题,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他强调的实事求是的个性化原则。
到现在,我还清晰记得第一次跟着老师同读时的场景,当时从来没有读过课外书的我,看到老师发起了同读张宏杰老师《朱元璋传》这本历史人物传记,很是好奇,觉得这么厉害的老师怎么会亲自带领我们这些小白读书,于是半信半疑地加入社群。
读书期间,老师每天安排我们阅读指定的章节,提出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思考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回答,当时很简单地听话照做,只觉得大脑从未如此卖力地运转过,但又如此畅快,就像一直待在井底的“蛙”突然被人带出了井口,看到了广袤的大海,无边的蓝天,那么新奇有趣,那么震撼人心。
整整一个月,我第一次读完人生中的第一本课外书,还认认真真写完将近一万字的读书笔记。最后老师让我们选择一句话,并且列出学以致改的行动计划,我当时选了“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句。因为经历这次读书,让我看到了自己不读书与他人读书的差距,而造成我不读书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影响,身边的家人、同事没一个会读课外书籍,那我干吗读呢?
但如果我主动地跳出所处环境,给自己创造一个能够提升我认知的环境,我的世界肯定大不一样。自此,我就一直紧跟同读,开启了读书之旅,一次次地打破固化认知,越来越清晰地理解了自己,理解了他人,理解了世界,我自己也从原来的傻白甜,极度情绪化的一个小女生蜕变得越来越成熟、理性和勇敢。
现在回想起来,若不是自己开始懂得学以致改这几个字的真实意义,可能读完也就只是觉得长了见识,但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学习的本质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生活,拿到更多的结果。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以致用,可能会发现有些理论自己暂时并不太需要,又或是并不适合自己,践行起来也就不那么容易。
而学以致改就能解决这个无法落地的问题,它基于自身的特性,每个人根据自己当前所需,根据轻重缓急,明确可行的改进目标,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然后,再全面权衡利弊得失,选择方案并付诸实施,最后,就是注重总结提炼,将反思内化变成常态,启动新一轮改进。如此循环,我们的人生轨迹一定是螺旋式上升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