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临终前毒杀光绪很残忍?如若不然,后果将是一场灾难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1月14日,被慈禧太后囚禁在瀛台的光绪帝突然神秘驾崩,年仅三十七岁。而恰巧就在次日,慈禧太后也驾鹤西去,享年七十三岁。由此,坊间众说纷纭,没有人相信这是巧合。光绪之死成为清末重大疑案之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如白驹过隙,一晃到了2008年9月,在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见证下,光绪帝的死因在一百年后,终于大白于天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课题组,针对光绪的死因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检测,专家们对提取的光绪、隆裕皇后的头发样本进行了检测后,发布了《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这个研究报告明确揭示了光绪死于砷中毒,也就是被砒霜毒死的。

科学家们在这位悲催的皇帝头发中检测出了大量的砒霜成分。根据这份研究报告,光绪体内的砷含量是隆裕皇后的261倍,是现代人的四千多倍。这个含量远远超出人体的正常砷含量。研究组经过对比,发现光绪体内的砷含量,也远远高于他的棺椁和陪葬品。这也就排除了尸体被陪葬品污染的可能。

砒霜是古代最常用的毒药,它还有一个鼎鼎大名——“鹤顶红”。砒霜中的三氧化二砷是剧毒,只要60毫克就能致人死亡,而且死于砒霜中毒,绝对会很痛苦。

“大郎,该吃药了!”《水浒传》中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书中的描述是“肠胃迸断”、“咬牙切齿,七窍流血”。我们回顾一下武大的惨状就知道光绪死时的情景:“那武大哎了两声,喘息了一回,肠胃迸断,呜呼哀哉,身体动不得了!那妇人揭起被来,见了武大咬牙切齿,七窍流血,怕将起来,只得跳下床来,敲那壁子。”

光绪被毒死是确定无疑了,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光绪是因长期服药和日常饮食中被掺入少量砒霜导致毒发身亡,还是在短期内摄入大量砒霜而急性中毒死亡?科学家经过对样本分析,光绪体内的砷含量是一般慢性砷中毒患者的66倍,也就是说,光绪应该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服用了大量的砒霜暴毙而亡。由此,可以判定,光绪不是死于慢性砷中毒,而是有人突然决定毒死光绪。

御医屈桂庭在《诊治光绪帝秘记》中记载,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

记录光绪皇帝起居注的官员恽毓鼎写的一部著作《崇陵传信录》,其中有细节提到,光绪帝死前几天曾经吃过一碗酸奶,吃完后光绪帝大喊肚子疼,痛苦挣扎了一段时间,不久就驾崩了。

老北京酸奶是一种粘稠的奶制品,由于砒霜是无臭无味的白色粉末且不溶于水,所以掺入酸奶服用是最合适不过了,丝毫不影响外观与口感。屈桂庭与恽毓鼎的记载正好验证了今天的检测结果。

是谁毒死光绪,这根本不是个问题。光绪暴毙于慈禧太后病逝的前夕,本身就是一个明摆着的答案。慈禧太后临死前一定要确认光绪先走,她才放心离世。慈禧的这一心态还被与她关系密切的女官德龄记录了下来,在《德龄公主回忆录》中详细描述了慈禧加害光绪前后的表情变化,从焦急等待到尘埃落定,十分传神地再现了慈禧当时的心境。

虽然光绪与慈禧之间的爱恨情仇,一言难尽。但慈禧毒杀光绪,当然无关情感。临终托孤,选定继承人,都是历代帝王死前最重要的事情。慈禧太后杀光绪立溥仪,最本质的原因是为了稳定朝局,兼顾各方利益,使权力得以平稳过渡,至少不能因自己一死而导致大清政权倾覆。

但光绪为什么必须死?废掉不行吗?还真不行,要能废,没必要等十年。1898年戊戌“政变”时慈禧就想废掉光绪,但列强们担心影响他们的在华利益,纷纷力挺光绪。慈禧迫于列强的压力,只得将其囚禁,名义上光绪仍然是大清国皇帝。两年以后,慈禧再度想废掉光绪,将端郡王载漪的儿子爱新觉罗·溥儁(jùn)过继给同治皇帝做为大阿哥,欲将其立为储君。但随后遭到列强们的严厉警告,并由此最终导致“庚子国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一路狂奔逃到了西安,才喘了一口气。列强逼宫的理由之一就是要求光绪帝出来亲政。

受影视剧影响,光绪帝的形象被刻画成励精图治,空有一身的抱负和理想,但始终没有拿到实权的傀儡皇帝,欲变法图强却又被顽固保守的慈禧太后囚禁,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事实上光绪也可以说是个悲催的皇帝,只不过,他的悲剧一半是因为命运,生在帝王家,这没什么好说的,而另一半纯粹是因为他自己太浪。

光绪帝载湉生于1871年(同治十年),他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是道光帝第七子,是老四咸丰帝和老六恭亲王的亲弟弟,载湉的母亲还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所以,慈禧不但是载湉的大妈,还是他的亲姨妈。从血缘关系来看,载湉与皇位和慈禧都是非常近的,这也是载湉被慈禧太后看中的主要原因,其实出发点并不存在为了便于日后操控等想法。

1875年(光绪元年)2月25日,年仅四岁的载湉正式过继到宫中,接替刚刚过世的同治帝,年号光绪,是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光绪帝成为慈禧太后的养子。慈禧对儿子同治帝载淳的放荡不羁与英年早逝,十分自责,认为与自己的疏于管教、过于放纵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她对光绪寄予厚望,要他成为一代明君,就决不能重蹈覆辙。因此,她对光绪的教育要求十分严格,并且亲力亲为地照顾光绪的饮食起居,努力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光绪帝少年时期,和慈禧的关系其实相当不错。光绪对慈禧恭敬孝顺,慈禧也将他视如己出。如果没有后来的戊戌变法,他们之间或许会一直“母慈子孝”下去。

名义上,1889年(光绪十五年)光绪就亲政了,但其实直到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开始后,光绪才真正尝到权力的滋味。甲午战争期间,慈禧为了让光绪历练一下,同时削弱李鸿章的北洋系势力,自己主动退居二线,将军事指挥权交给光绪。但她万万没想到甲午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甲午惨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指挥混乱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甲午战争清廷输得非常惨,所以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因此,变法图强的呼声在全国各地响起。慈禧也对变法持鼓励的态度,这一点被光绪捕捉到了,他就以变法为名,开始组建自己的班子,培植自己的势力。

可惜,光绪在政治上显然是很不成熟的,也没有吸取甲午惨败的教训。他在全国网罗的人,都是康有为、梁启超、刘光第、谭嗣同等等这样一些书生。康有为基本上是骗子,剩下的都是读书人,书生意气。他们确实思想比较开化,对世界形势有所了解。但是同时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毫无政治基础。他们既没有朝廷中的人脉支持,又没有手握兵权、地盘等硬实力的地方大员支持,自己还没有治国经验,除了空谈、出馊主意、被人利用,他们能干什么呢?

慈禧太后一开始,并不反对变法。把慈禧太后描述为一个自始至终反对变法的“顽固守旧派”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 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甲午战争的惨败沉重地打击了慈禧,在战后的反思中,很多人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试图用一个制度上的变革和改良,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慈禧在一开始肯鼎力支持光绪帝搞变法,就是希望他能担起改革的重担,让国家能迅速振兴,不再受列强的欺压,让满清的统治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搞变法本就是举步维艰、万分艰险之事,而光绪所重用的维新派大臣都是些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而毫无政治经验的书生,根本就难堪大用。光绪帝也没有知人善任、明辨愚贤的能力,他的身边聚集了不少治政庸才或者是居心叵测的沽名钓誉之徒。维新派的变法最终演化成了一场闹剧,不仅严重损害了官宦和地主阶级的利益,还把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搞得一团糟,一时朝野上下怨声载道。从贵族官宦到地主知识阶层和普通民众,都对变法不满。唯一竭力支持变法的,就是极少数在变法中得到权力,并利用改革为自己攫取私利的人,如康有为之流。戊戌变法未到百日,大清朝整个国家已经陷入混乱,鸡飞狗跳、人心惶惶。慈禧一看,再放任维新派胡搞下去,清廷的统治就要完蛋了。

然而,权力的滋味,一经浅尝,即令人狂。光绪沉浸在幻想中已经欲罢不能,但他完全不明白,他激进的变法运动,不仅仅是演变成一场夺权运动,实际上更是要动摇国本的,如此变法“成功”的结果就是天下大乱。事实上光绪也不可能成功,但造成的破坏却是无法修复的,他激进的做法不但进一步加深了满汉矛盾、地方与中央矛盾,而且还激化了满人内部矛盾,最终导致帝党和后党形同水火,势不两立。

就在帝党和后党关系已经一触即发之时,维新派仍然毫不收敛。光绪帝召见了掌控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破格授其侍郎头衔,加紧了对军方实权人物的收买。又商定召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还欲聘其为新政顾问官。这两件事都令后党集团极为不安,慈禧最担心的就是维新派掌握军事力量,以及与外国列强勾结。

而维新党人早就拟定了以“尊君权”、“去太后”为目标的军事政变计划,见情势越来越紧迫,便决意铤而走险。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18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策动袁执行康有为制订的“围园杀后”计划:即利用袁世凯正在天津训练的新军,夺荣禄的兵权,杀荣禄,然后带兵进京包围颐和园。又联络江湖豪杰毕永年等引一百死士,伺机冲入园中将慈禧太后捕杀。

袁世凯与荣禄私交不错,从个人情感上来讲,肯定倾向后党。从形势上来看,后党也占据绝对的优势,袁世凯这么精明的人也不可能投靠帝党。维新派居然把政变夺权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这样一个完全缥缈的因素之上,可见纯粹是狗急跳墙,孤注一掷。

慈禧本来想着在颐和园享几年清福,自己百年之后把江山交给光绪。但维新派过激的行为彻底切断了慈禧的退路,也断绝了光绪帝的生路。

在得知消息、稳住大局后,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从颐和园回宫,见到自知大势已去、早已经惶恐不安的光绪帝时,是这样说的: “傻哥儿,你不想想,今天没有我,明天那有你!凭你,就能压得住吗?”

作为帝国的当权者,慈禧当然没有儿女情长,更不会心存妇人之仁。无疑,慈禧从知道光绪帝默许实施“围园杀后”计划的那一刻起,他们母子之间的情谊就荡然无存了。但慈禧并没有因此就想置光绪于死地,否则不会囚禁了他十年,到了自己大限将至之时才下决心处死光绪。站在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慈禧临终前杀掉光绪或许是无奈的唯一选择。

如果慈禧不除掉光绪,在她死后光绪上台执政将会是一个什么局面?在国内,首先,满人内斗将会加剧,帝党维新派与后党及保守派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次,由于光绪与袁世凯的“过节”,满清皇室与袁世凯掌握的北洋系军阀的矛盾也会随时激化。在国际上,康有为等一直打着保皇的旗号在外煽风点火、兴风作浪,西方列强势力会继续以支持光绪为名,进一步要求清政府开放,扩大在华的利益。

由此可见,光绪帝即使能顺利上台,他也根本无法真正掌控国家政权,只有被人利用的份儿。其结果,不仅满清政权将会很快分崩离析,国家也将陷于内战、分裂的混乱局面。而且,满清皇室贵胄很有可能都将不得善终,下场肯定要比1912年袁世凯逼清帝逊位的结果惨得多。

慈禧杀光绪立溥仪也绝不是为了继续把持朝政,她已经73岁了,就算她成功挺过这场疾病,也是太皇太后了,继续垂帘听政不仅于理不合,她自己精力也有限。而溥仪不单是光绪的弟弟载沣的儿子,他还是后党重臣荣禄的外孙。慈禧太后命溥仪继位,加封其父载沣为摄政王,自己的侄女光绪皇后则自动升级为隆裕皇太后。这样,在自己死后,权力会实际延续到摄政王载沣以及隆裕太后手上,而不是仅仅三岁的溥仪身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内部产生权力争斗,小皇帝的位子才能坐稳。

人算不如天算,大清王朝的国运也如慈禧太后的身体一样即将灯枯油尽。就在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去世后仅仅三年,大清国就苟延到了尽头。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溥仪登基,次年改元“宣统”。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隆裕太后代表清廷于2月12日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位。


本文由满身花影原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号“噩兰若处”

阿兰若处真道场 ,一切如来成正觉。客官,来,进来避雨,今夜的雨好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864评论 6 49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7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01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70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76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6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79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04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2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1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80评论 3 31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2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5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