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了一对夫妻,是县城小学老师,通过预约来到我的工作室,咨询与女儿的关系。女儿从元月份开始离家出走,将近一个月,住在朋友家里不肯回来。咨询的目的是如何和孩子缓解关系,让孩子早点回家。通过聊天知道,这个孩子4岁之前放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家带,父母两周回去看一趟。4岁上幼儿园之后才接回来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小学阶段,聪明伶俐,性格外向,老师们都喜欢。作为班主任教师的妈妈要求很严格,经常要求孩子坐要有坐相,站有站相,写作业要快。会把隔壁家的小孩,叫到家里来写作业,作为榜样来夸奖。上了初中,正值2020年疫情爆发,从上网课开始迷上了手机,拿上爸爸妈妈的手机,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肯开门。爸爸妈妈在门外经常讨要手机,发生冲突。最后妈妈生气了,把房门的锁给撬掉了。孩子很生气离家出走,住在了朋友家里不肯回来。父母十分的担心害怕,尤其是妈妈以泪洗面,觉得自己特别的失败。
0~3岁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产生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在她的心里缺失一份安全感,她认为自己是被抛弃的,不被这个世界欢迎。这种孩子一方面否定自己,怀疑父母的爱,同时又渴望父母的拥抱,带着一份矛盾的心情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总是用各种猜测的眼光去审视父母,求证父母是否爱自己。敏感而又多疑,行为夸张而出格。孩子对妈妈严格要求,情绪失控下的说教和打骂,解读到的信息是负面的,我是不可爱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也没有人爱我。内心惶恐不安,加上青春期身心发育的不平衡,内心充满了矛盾。痛苦的孩子会逐渐沉迷在游戏中,或找一个异性朋友倾诉,甚至用刀片自伤,或离家出走,远离父母。这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本能的自救。性格外向胆大的孩子会采取这些活动来拯救自己,呼唤父母的看见。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会攻击自己,最终发展成抑郁症。生命力更弱绝望的孩子会选择自杀。
这个孩子的生命力是强的。他玩手机,离家出走与父母抗争,向父母发出求助的信号。此时,是特别考验父母的智慧和理念,能否真的看到这个生命,看到孩子发出的求助信号,及时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爱是治疗一切的良方。天底下没有天生的父母,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才慢慢的学做父母,学习变成了一种责任和使命。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带着觉知成长修善自己,不断找到美好的自己,成就幸福人生的过程。其实相爱相杀就是在相互折磨,相互成就。
20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