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意制造群体对立与歧视,撕裂社会共识
-
消费符号歧视
炮制 “苹果精英论”,将手机品牌与社会阶层强行绑定,宣称 “苹果用户 = 精英阶层”“安卓用户 = 底层打工人”,贬低安卓用户 “格局小”“穷酸”,甚至发明 “安卓学历”“低配苹果学历” 等标签侮辱普通学历群体。其言论引发互联网 “鄙视链” 模仿潮,粉丝因立场对立频繁互骂。
-
学历与收入歧视
公开宣称 “大专生就得掏马桶”“月入 5000 不配跟我对话”,无视 1.5 亿大专生群体尊严,用收入划分 “对话资格”。
-
地域与生活方式歧视
提出 “没有山姆超市的城市不宜居”“年夜饭不如麦当劳” 等言论,将进口商超、外资餐饮与 “高端生活” 绑定,贬低传统生活方式与非一线城市居民,后期更发表 “部分地区人懒、穷是活该” 的地域歧视言论。
二、崇洋媚外与贬低国货,违背产业共识
-
恶意贬低国产品牌
直播中称 “国产新能源都是‘电动爹’”,无视比亚迪等国货出海成就;将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用户贴上 “失败者” 标签,同时狂吹苹果 “天下第一安全”,后被苹果手机远程操控事件打脸。
-
异化消费认知
构建 “苹果房→苹果车→苹果超市” 的符号链,将进口商品异化为阶级身份标签,否定国产消费选择的价值。
三、发表极端争议性观点,触碰监管红线
-
挑战公共议题底线
公开宣扬 “全面私有化”“取消文言文” 等敏感观点,在连麦中辱骂大学教授 “穷酸”,否定高等教育价值。
-
违反网络治理法规
其行为精准触碰中央网信办 “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 专项行动红线,违反《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 “不得挑动群体对立、违背公序良俗” 的条款。
四、屡教不改的流量变现模式,放大负面影响
-
违规前科积累
2023 年因 “养老金挑战” 视频被限流,2024 年因骂国产车被短暂封禁,但解封后变本加厉,形成 “极端言论→算法推流→打赏变现” 的恶性循环,巅峰时单日收入达 47 万元。
-
算法滥用与平台纵容
其内容通过算法精准投喂给偏好对立话题的用户,虽多次被网友举报,平台初期因 “流量 KPI” 未彻底处置,最终因社会影响恶劣触发全网封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