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我的速度有些太慢了,日更三千况且还不到三千已经让我绞尽脑汁,好在速度还算不慢,一切都在平稳地进行着,只是如此慢的速度还是不满意。
按照老师的教导,孩子们心中对“课外书”的定义是除了教科书意外的任何书籍,也就是说除了语文数学课本之外其他的书本都是课外书,都是对学习无关的东西,老师和家长都是不大喜欢的。何清明曾经认真地问陈老师:“老师我看见有人买了作文书,你说作文书算课外书吗?”他这个问法是经过了考虑的,怕老师不让看作文书,故意不说自己有,转嫁到“别人“身上,这样老师要是赞同了他拿出来也无妨,不赞同了就搁家里自己看。老陈说:“对学习有用就不算课外书,对学习没用就算课外书!”何清明心里又矛盾了,那作文书算不算对学习有好处?他也不敢继续问,只好作罢。
第一次买课外书也是何清明耍脾气闹出来的。二年级那年的冬天,何清明胃病又犯了,看似很严重,村子里的药铺看了不咋管用,他妈只好带着他去县医院,到了医院又是那一套,做完一遍之后还得等结果,上午去了下午才出结果,妈妈便带着坐不住的何清明在医院附近逛,医院附近的商店也都很会做生意,除了各种礼品营养品就是小孩子看见就会喜欢的各种东西,有卖玩具的,卖童车的,卖漫画书的,卖花里胡哨的小吃的,他妈妈就带着他在大街上闲逛,看见橱窗里河路边上人家摆出来的五颜六色的吸引人的东西,深深的把小何清明吸引着。看见小孩儿骑的自行车就想,要是给我买一辆多好,看见了玩具就想,要是给我买个那个遥控直升机多好。可是这些他妈妈都不会给他买,连进去都不带他进去,生了病心里把自己当作弱者的何清明很难受,心想,我可真是可怜,生了病了还不给我买。其实妈妈要包里没有多少预算,今天出来看病都是现卖粮食换来的钱,谁不疼自己的孩子,谁不想给自己的孩子买好东西?只是何清明还不是多懂事,不会站在大人的角度想罢了。
迷茫的母子俩走了很长的路,来到了一个邮局,妈妈想到了要给何清明的爷爷买份报纸,就拉着孩子进去了。柜台上的售货员很机智,看见带孩子来的就极力推荐玻璃柜台下面摆放的漫画,有《葫芦娃》、《变形金刚》、《十二生肖的故事》什么的,甚至不用说何清明自己也能叫上名字来,因为这些电视里都演过,他心里还纳闷怎么没有奥特曼的。
售货员说:“这个《葫芦娃》卖的很快,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就剩这两本了。”
妈妈很果断:“咱不要哈,咱得赶紧回去给你拿结果。”何清明不说话。
回医院的路上何清明也不说话,终于到了医院,他鼓足勇气:“妈妈,给我买本书。”
妈妈没有想到,有些烦了,问:“要啥书哎。”
“就是那个葫芦娃。”
“你还小啊!不要!”
“给我买一本吧,就要一本行不。”
“不行,你咋咋不听话了,咱赶紧看完病回家。”
“呜~哇————”何清明哭了起来,他心里很想要,才会一言不发,才会憋到一定的程度再提出来,遭到无情的拒绝之后终于忍不住了,开始实施无赖战术,哭还不算完,打滚撒泼,躺地上不起来,甚至假装病得更重了,就差以头抢地了,妈妈于心不忍,又把他带回邮局,问他要哪一个。
这回好了,不哭了,点名要葫芦娃,一问多少钱,好家伙二十八块钱一分不能少,邮局这种地方就不要想着能讲下价格来了,妈妈又犹豫了,想和孩子商量:“我回去给你买果子吃,咱不要了行吗。”妈妈帐算的很明白,二十八块钱能买多少果子啊!可是何清明哪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要是不要还对得起“别扭熊”的称号吗,妈妈没办法,快速在心里合计了一下,还是掏了钱,对何清明严肃地说:
“我先给你说好啊,好事儿就这一摸,下回不能要了啊!”沉浸在喜悦中的何清明假装很听话地点了点头,其实他根本没仔细听妈妈说了什么,只是看着那本光鲜的画册,真是越看越喜欢,好像肚子里一点都不难受了。
那本画册很薄,就是把葫芦娃动画片剪几个镜头重新过了一遍,怎么看怎么不值,况且在电视上已经看过了葫芦娃的电影了,真不明白这小孩儿怎么会喜欢。你要让他说他自己肯定也说不上来,这人的邪脾气一上来,谁也治不了,谁也解释不了。
医院也没什么好的治疗方法,仍然给开了药,好像城里的药就是比村里药铺的好,吃了没多久就好了。
葫芦娃很快就翻完了,何清明很爱惜地放好,还给他用不用的课本包上了书皮,和他的那些奥特曼碟片放在一起,当然,之前买的作文书也放在了一起。当他想到那一本葫芦娃可以买很多很多张奥特曼的时候,心里是很后悔的,后悔冲妈妈要这么贵的东西,让妈妈生气了。但是他绝对不会找妈妈说对不起,咱们退了去吧,他绝不会,不仅是他的甲鱼头性格让他难为情,而且是他的爹妈在他面前的形象实在太高,这让他很少去主动交流。他只好在心里安慰自己,你看这东西它贵有它贵的道理,这一张张纸都滑溜溜的,还又厚又硬,多好的纸张!你看看这颜色多新鲜!这是正版书!
又厚又硬的纸来做书,后果就是翻不了多少次就开胶脱落了。
下一次跟着妈妈去赶集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一个买“课外书”的好地方,那就是当初买作文书的地摊,说来也奇怪,当时看见作文书的时候怎么就没看见这些摊子还卖其他的书本?
这儿好东西多啊,不像当时那个邮局,装修的那么好,里面却那么空,只有几个玻璃柜台,展示的除了报纸也没有多少好东西,还那么贵。这里有大量的作文书,什么300字400字500字,还有800字,这让他觉得不可思议,800字我得写多久!幸亏我们只学的写300字,800字真是要了命了。有各种故事书,词典,古诗,还有练习题!何天华那天给他买了一本二年级专用的《海淀大考卷》,还有一本奥数书,想回家培养一个奥数天才。何清明自己要了一本《睡前故事》,里面有个灰姑娘的故事还有个阿里巴巴的故事还有让他很喜欢,翻了没几页就跟妈妈说要这本,这本书四块钱,练习题也不是多贵。他爹妈的想法就是只要不耽误学习我就给你买吧,当然这是建立在“买得起”的基础上的,贵的东西咱也就不考虑了。再加上已经买了一本卷子再加一本题了,也该劳逸结合,买就买吧。
可能是买错了也可能是盗版商太无耻乱印的,这些奥数题都是高年级的题,这让何清明难受了很久,这里面的题简直是太难了。当时数学考试的最后会有一个思考题,分值十分,所以数学的满分并不是一百分而是一百一十分,何清明一般都能做出来。他爹就觉得他儿子很聪明,现在更是认为要是低年级的儿子做出来了高年级的题那才叫天才,可以吹很久的牛逼了,可惜何清明也没给他爹争气,倒是能做出来一两个,其余全是当作脑筋急转在瞎猜,看孩子那抓耳挠腮难受的样子他爹也就放弃了,心想孩子不是天才啊,能学好学校里的东西就行了吧,对这件事也是不管不问了,再也没提过奥数,这本书只好让他吃了灰。除了奥数,海淀大考卷也让他很是厌恶,这一本卷子是几十张卷子胶装在一块儿的,一单元就有好几套卷子,每次除了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做这个东西,迫于父亲的压力他也只能是听话做下去。同时学校里也会给学生订购每一科目的同步练习和类似的考卷,上了高年级的何清明,第一次觉得作业好多啊,还是育红班好玩。
买了几本书之后他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他非常喜欢看故事书,无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是幻想的还是写实的,他都喜欢看,那本融合了中国神话和国外寓言的睡前故事只是个开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逐渐变成了一个兴趣。但是书的成本依然很高,纵然是那些印的不清楚错别字百出的盗版,很久才会买上一两本。这个时候他对书本的质量还不是很讲究,内容也不是很挑。他一家人都相对有文化,虽然他爹学历不高,但是和他爷爷一样,识字很多,他爷爷也收藏了很多书籍,但是那些他都看不懂,尤其是那些古文,跟天书一样。他爷爷有个书柜,有一个专门的柜子放着这些古书,有《古文观止》,全套的《史记》,全套的《四大名著》,甚至还有《金瓶梅》。还有各种各样的史书,他全都认识封面,内容一点都看不懂,甚至一句话从哪里开始念起都不知道,当时刚刚喜欢上看书的何清明,很佩服他的爷爷,心想长大了我再看这些书吧,这是大人才会看的书。
那时候他还觉得,长大是一件很远很远的事情,四年级都离他还很遥远,也许到了四年级作业会更多,也许到了那时候我写作业的速度就快了,因为他亲眼见过一个四年级的大孩子写字很快,同时他也见了同样是这个孩子竟然会吃铅笔的铅,还会凭空在口中吐出泡泡来,还会在河里潜很久的水,他觉得还是大孩子厉害,那件水泥做的教室对他来说是“厉害”与神秘的代名词。
要是他知道“牛逼”这个词语的话,他就不会说“厉害”了,他一定会说:“牛逼,牛逼!”
歌曲推荐见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