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身边充斥着各式的鸡汤。QQ空间、朋友圈和一些创作平台上都有很多这样的鸡汤文,而且点击量都是非常高的,我很是不解。我认为需要鸡汤文的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剩下的大部分人确在鸡汤上浪费了很多时间。
那么,需要鸡汤的到底是哪些人?
我认为能在鸡汤中获取营养的人一定是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他可能是暂时的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通过鸡汤能够找到一个方向,并且付之行动。或者是在困难中想放弃,通过鸡汤来激励自己,并且坚持下去。
我曾经在罗永浩的《生命不息 折腾不止》这样描述自己当时闭关学习的经历
在中国书店里,有两种旧书:一种是两毛钱一本收进来,三毛钱一斤两斤卖给你的。到那里精心挑选,一看,全是成功学的书,因为这种书出得太多太滥。我在那里精心挑选,一共去了三次,双肩背的背包每次能背三十斤回来。然后放到我住的农民房子的门口,堆在那儿,作为战备粮,然后就开始了艰苦的复习工作。
耳边传来——就是出现幻听的现象——好像一个邪恶的声音说:“年轻人,快进来玩吧,滚滚红尘啊,在郊区干吗呢?大好青春,是吧?”我一想是啊,于是掏出手机给城里的狐朋狗友打电话,然后他们说,赶紧出来吧,啥也别说了,就这样。然后说好了晚上去哪先吃饭,然后唱歌、捏脚,说得很热闹,然后就起来收拾了一下,一次也没有碰过这些书,想应该给它们一次机会,然后随便拿起一本,翻了不到三页,就有一句精神鸦片像雷电一样击中我,就是李敖年轻时候讲过的一句话: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我当时就是一个二十多快三十的人,一事无成,现在刚制订了一个阶段性的人生计划,挺了不到三四个月又准备放弃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居然有个几十年前的台湾人说了这么一句话,怎么就阴差阳错被我看到了呢?这种神奇的感觉,就有点像是我们失恋的时候,在马路上听到任何一首情歌,都觉得歌词是唱给你的。然后我当时羞愧不已、嚎啕大哭,跪在地上又撞墙又打滚、抽搐,什么眼泪、冷汗,各种液体全出来了,最后冲进浴室穿着衣服就冲了一个冷水澡。一定要创造悲壮的气氛。然后抽了自己十几个耳光,回到电脑边上,冷静下来,先背单词然后做题,做题做恶心了背单词,背单词背恶心了做题。
离开那个房子的时候,那一百多斤书最后只剩两三本没碰过,其他的都看了。也就是说,量的掌握很关键,如果你差那么两三本,可能就前功尽弃了。
通过反复的看鸡汤,给自己打鸡血,老罗坚持了到最后,也成功的成为了新东方的老师。
但是,事实上,大多数人的状态可能是这样的
A君制定了这半年的学习计划,XXX从入门到精通。今天下班回到家,拿出了崭新的书,刚看完了目录,朋友开黑电话打过来了。“来开黑呀,学什么学?上班够累了,回来还敲什么代码,四缺一,赶紧的”。于是A君闪过那句话:“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心想学习也不靠这一天两天的,于是就欢快的去打游戏了。打完了游戏,心中有一丝愧疚感,又想到了自己看到的鸡汤文,只要努力,日子一定会更好。日复一日,A君每次都会把这些激励人去努力的文章变成了自己去颓废的借口。
无法付出行动的鸡汤,那就是毒鸡汤,本来是给人动力,确让有些人自我麻醉。
我总告诫年轻人,在你落败的时候绝不能读太多励志书籍,读励志书籍有时候会把一个人读傻。因为此后你会相信你走的路一定是正确的,即使偶遇失败,也是做一时的困惑,你坚信最终还是会赢的。这样的人其实很可怕。
上面这段话我赞同一部分,我觉得很自信的人不需要太多的鸡汤。因为过的的鸡汤只会让他更加肯定自己的观点,而忽视了大家的意见。
鸡汤还是砒霜?其实因人而异,重要的是做到自知和明辨。对于鸡汤,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己需不需要,然后我们分辨出哪些营养是我们需要的,或者说这汤根本没营养。
你的鸡汤喝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