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听了郑桂华教授带来的《做一个专业的阅读者》,受益良多,阅读是与我的成长息息相关的,阅读也是一个提升自我,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那么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的想法:
一、我的阅读动机
白岩松说,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那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吗?
是的,阅读的好习惯,自我很小的时候已经根植在我的脑海里了。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言警句读来朗朗上口,在我们小的时候就已经熟记于心了,我也是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小的时候最喜欢读各种名著,四大名著早已读了五六遍,外国名著也不在话下。大学的时候基本就是阅读文言名著。到现在虽说每年读的书不如以前多了,但也在坚持着。
我的阅读动机其实很简单,阅读就像一种精神食粮。通过阅读,我能忘记烦恼,通过阅读,把自己带进书中的世界,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以慰藉。
还有一个动机就是,我现在初为人师,对于教学还有许多不熟悉,不了解的地方。阅读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阅读我可以快速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是对我平常教学的一种帮助。
二、如何突破自己的阅读局限
结合我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说,我的局限有一下几个:
第一,我的耐力不够。如果一本书是我不感兴趣的内容,那么我可能只翻个几页,就搁置在一边了,下次再去看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同样的场景,总是半途而废。今天听了郑教授带来的分享,也深知自己的不足,想想平时总是要求我们班的孩子多读书,多阅读。试想如果连老师都做不到多阅读的话,学生又怎么会去热爱阅读呢?如果连老师都总是半途而废的话,又怎么给学生起带头作用呢?所以,针对我的弊端,我想我可以这样改进,首先,如果阅读到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书,可以规定自己每天阅读多少页,然后可以以手账的形式适时做摘抄和读书笔记,记录每天看到的内容,同时可以把书带到班上,利用课间及乐童时间读书,以身作则,给孩子们起到榜样作用。
第二,阅读层次太浅。由于有些时候工作太忙,所以我往往会选择一些容易阅读和理解的书,像《读者》、《青年文摘》常常是我的不二之选。但是这些书都只是起到一种消遣的作用,真正帮到我的确很少。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多向老教师请教,总结适合我们这个阶段读的书,多看特级教师撰写的书籍,帮助自己提升教学水平,多读名著,多读那些经过时间、空间检验的大文豪大作家的作品。
第三,阅读过后没有反思。很多时候,我读一本书,读完就完了,就把书搁置在一旁了,很少会去思考这本书带给了我什么,我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什么,我是用怎样的方法阅读这本书的,下次有没有新的方法……像这些问题我基本很少去思考。今晚听了郑教授的课,犹如醍醐灌顶。原来我一直都没有学会正确阅读。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我将不断改正我这个小毛病,争取从本本有反思到天天有反思,每天反思自己的阅读情况,争取做到及时反思。
三、如何构建高品质阅读趣味
一个在阅读中能与古今伟大作家、学者沟通、交谈的人,与一个只爱读明星趣事、小资情节、消遣讯息、功利性刊物的人自然有着不一样的内心世界。品位就是能够通过阅读过一种心智生活,使你在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于活泼的状态。好书都能发挥这种启迪作用,而不只是向你提供信息或者消遣。一个人的品位会引领他找到好书。一个人读什么样的书,就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位。提升阅读品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审美。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在读那些没多少价值,只是迎合市场需要的书,那么她的品味自然不会得到提升。如果更多的人读经典,读那些见证了历史变迁,承载了文明品质的好书,那么我们自然会得到一种升华。读书不在数量,而在于质量,好书可以一读再读,而且必定是一读再读。
其次,阅读不要贪图数量,世界上的书是读不完的,最好的途径就是只读好书。好书读的次数越多,你会越觉得有趣的部分层出不穷。读好书,才能完善我们的人格,读好书,才能提高我们的品位。
最后,我们要学会思考。不能引起思考,不能养成一种智力活动习惯的书,其实就是在将我们的思考和品位拉向平庸。因此,学会思考至关重要,我们在选择图书的过程中要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书,那些迎合市场的,功利性的书可以少读,那些真正经过时间沉淀的书才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与回味。
阅读在改变着世界也在改变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会阅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