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三节一年级课,分别是两节语文,一节数学。不约而同的是,三位老师都是初上讲台的新老师,年轻老师有活力,学东西很快,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就像一张洁白的上好宣纸,可以描绘多彩的图景。
怎样上好一年级课?我觉得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懂一点儿童心理学。
一年级学生都是六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不能持久,容易走神,容易被运动的、色彩丰富的、夸张的东西所吸引。
他们不像大人,有自控能力或者说有主观能动性,他们全凭天性和兴趣行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玩就玩。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用丰富的色彩、有趣的画面、夸张的儿童化的语言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因为注意力不能持久,甚至达不到儿童的平均水平15分钟,所以课中游戏不能少,一定要让孩子课堂上那紧绷的神经得到短暂的放松,之后继续开展教学,这样比一节课打疲劳战从头学到尾效果更佳。
二、要了解儿童的认知规律。
儿童的认知是从具象的实物出发的,他们对某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直观感受最强烈。随着年岁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儿童慢慢学会了把实物抽象为图形,图形依然是形象思维的一种,最后从图形再一次抽象为用文字进行总结表达的结论、规律、原理等等。
既然一年级儿童最开始是形象思维占据主要位置,抽象思维几乎没有形成。那么,我们在进行一年级教学时,不妨让学生动手动口,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找一找、数一数、读一读、说一说来优化儿童的认知过程,以便更好的去观察、思考、归纳,让形象思维顺利转化为抽象思维。
三、要有一颗童心
教育的理想境界不是知道多少教育理论,明白多少心理学知识,或者说懂得多少“套路”学生的方法,而是要有一颗童心,随时与儿童能够同频共振。
一年级老师要蹲下身来,跟他们在同一高度,体会他们行走的世界。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的耳朵倾听大自然的声响,用儿童的心灵触摸宇宙。这样你才知道,儿童心里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讨厌什么,热爱什么。这样你才能“投其所好”,让儿童指点你去思考他们的需求。
惟其如此,才能让一年级变得充满童趣与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