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讲课的特点是具有亲和力。
上课时我比较注重自己的语言,语气和语调。力求学生感到有知识含量的同时,体会到情感的变化,态度的褒贬。讲奋发的内容时,激情昂扬;讲伤感的内容,低缓哀愁;讲遗憾的内容,痛心追悔;讲幽默的内容,轻松愉悦,睿智而不低俗。
没想到的是,自己不知不觉地被染黑了。
开始担心自己说话的样子是不是很让人讨厌,是从儿子青春期第一次对我歇斯底里地反抗开始的。
那次,他犯了错,我正在对他“谆谆教诲”。他突然爆发,大吼大叫的,边说边哭,捶胸顿足,势与我不两立的反抗的样子,让我觉得,可能是自己说话的语气语调听起来很容易让人产生烦躁。
意识到这一点时,我想起了一句话:“你说的话很有道理,但是你说话的样子很让人讨厌!”
反思一下,发觉自己给孩子讲理的时候总是声调高,语气重,火气大,嚷嚷,咄咄逼人,唠唠叨叨。
想一想,他这样听你“教诲”十几年了,能不反感吗?也是从那一时刻起,决定自己要好好改一改说话的方式,语气语调。不能再蛮干了,要运用智慧,让自己的话有一个好的收效。
再一次,就是这次来到这个新的工作环境。这里同仁们的语文课,很推崇用讲科学课的话语方式来讲:听不出情感,更别说情感的变化;语调高而平,而且一句话不管有多长都是发高而平的第一声,最后再带一个拖长音的,老师的口头禅“啊——”。
这样,让人觉得上一节语文课好像是听了个卖保险人的干货分享:有知识是有知识,但是干巴巴的,觉不出“美”。没有“审美”活动,所以脑子一直紧绷着,根本没有办法留出心思去体味语言的美。语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完全被这科学的语气语调给冲走完了。
个人认为,长此以往,就戕害了语文中本有的美感。
我极力做到自己讲课的时候不要这样!
但是近来,发现自己似乎被同化了:声音大,分贝高,教训的口吻,嚷嚷的语气,科学课的腔调。
仔细反思一下,这样讲课,听下来会让学生得到一种心理暗示:听老师的语气,这很简单,而我们都不会,所以我们都很笨!
我想,时间长了,他们也会厌烦。心中必然产生一句反抗的话:
你讲的没错,但是你讲课的样子很让人讨厌!就像我儿子对我歇斯底里地反抗。
所以,一开始我特别留意,让自己不要被染黑。但是近来发现自己真的被同化了,而且好像同化很久了。
改掉,一定要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