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装了,其实你没病》P161页
R•阅读原文片段
围绕未来的目标想办法
我们再来做几个比较吧:
1、孩子:“今天晚上的作业太多了,英语、数学、语文一大堆,好烦啊!”
第一种家长:为什么你一提到写作业就烦呢?作为一个学生,不想写作业,你想干嘛?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这些熟悉的话,让孩子觉得,他还不如不告诉你呢!我做作业已经很惨了,向你诉苦之后,得到的结果却是——更惨。
第二种家长:“学习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作业多,感到烦很正常啊,那么你看看,待会你是先写数学,还是先学语文呢?另外,要不要我帮着你看时间?每隔五十分钟,你就休息十分钟,好不好?”
听到这些话,即使孩子不会按照你的建议去做,至少它也能够感觉到你和他是“一伙”的,因为你可以和他一起想办法,说明你相信他是可以完成作业的。
2、员工:“领导,我这个季度的销售任务完成得不是很好。”
第一种领导:“为什么呢?你有没有分析过原因吗?为什么别人都能够很好的完成呢?为什么你就不能像他们那样努力呢?”
听到这些,员工首先感到的是被否定,更不要说被尊重和被信任了。他还有多少心思去解决工作问题呢?,
第二类领导:“你来找我说这些,我相信你已经做过很多思考了,而且看起来你的压力也很大。现在,我们换个角度分析,假如下个季度你的业绩能够有一些很好的改善的话,你觉得你肯定是做了哪些新的尝试和突破?
。。。。。。。。
由此我们看到,以往我们的思维习惯中,总是认为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似乎就解决了。其实不然,除了朝向过去,探究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之外,我们也要学会,朝向未来,多问问自己怎么办。
A1:老公回来跟我说:最近工作太忙了。我说:就你那点工作能叫忙吗,一天都还有时间在单位打游戏,就写那么一篇报告而已。我一天从早到晚不停歇我都还没说忙呢。(老公工作确实相对轻松,最近改革,事情比以前多了一些)。我这么说,他肯定会觉得不理解,说了不如不说。或许我说:面临改革,忙点是可以理解的啊,而且你还年轻,多做点事情不更有成就感吗?忙了一下不适应正常,调整一下就好了。你看我一天事情更多,也通过调整适应过来了啊。
A2:人总是习惯于从自己角度看别人,又希望与人沟通时别人能够理解自己。实际上就是一个相互换位思考。现实中却总是要以自己标准评价别人,尤其是对待自己的亲人,要学会换位思考,首先就要知道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