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产生怀疑:我的孩子就这么笨吗?
“今天才学的知识,现在就忘了?”“老师上课不是讲过吗,怎么就不会做了?
其实,孩子并非真的学不会,而是懒得学会。
这种懒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种是行为上懒散。
1. 不认真审题,做题不打草稿,直接跳步骤;
2. 做作业或者考试都不喜欢检查;
3. 能不动笔,绝对不多写一个字;
4. 对于需要记忆的知识,不愿意背诵;
5. 只完成规定作业,薄弱环节不愿意多练;
6. 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
7. 沉迷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中,只想选择轻松舒适的学习方式。
还有一种是思维习惯上的懒散。
1. 畏难,只愿做简单的题目,不愿思考难一点的题目;
2. 上课机械性记笔记,其实注意力没有在听课;
3. 喜欢简单容易的学习任务,对有些难度的任务,会习惯性直接跟家长询问或者网上搜索答案;
4. 解题思路完全按照标准答案来,不愿意思考多种解法。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家长会困惑,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孩子的懒散呢?
每一个懒惰的孩子,背后都有「越位」的父母。每一个懒散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事无巨细的家长。
比如,很多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常常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了让孩子的作业达到满分,题目都是“掰开了,揉碎了”地教。看到孩子做错了,中途就指出来改正;看到孩子做不出来,干脆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种监督下,孩子在低年级的成绩可能不错,但同时也带来副作用: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马上求救。
比如:你不催,他就不写作业;你不给他检查,错误率飙升;题目你不指导,就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孩子的作业交上来十分完美,但是这种完美属于家长,不属于孩子。
从幼儿园到大学,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中扮演的角色,要跟着孩子的学习阶段而变化,一定要有一个由严到松的过程。
其中“严”就应该集中放在孩子的小学阶段,尤其是三年级之前的几年时间里。
很多父母经常抱怨陪孩子作业很痛苦,但是再痛苦,这件事在小学时期也要坚持下去,因为孩子的好习惯,你不严格一点,他是培养不起来的。
只不过我们陪写目的,不在于让孩子做对了多少题,还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孩子能自觉主动学习,父母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否则等到高年级,家长想要纠正孩子在学习上的诸多问题,都无从下手。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难免有点绝情。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不逼他一把,他就会错过最好的学习时机。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在孩子自觉性不高、不会学习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正确教育、督促与引导,才能帮助孩子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