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土方、允狩
古人在农闲季节,有狩猎习武以备征战的习惯。這種習慣反映在《詩經》中就是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就是在臘月,大家匯集起來去打獵,這節課我們就來選讀狩獵征戰相關的兩片卜辭。
這个甲骨片是有殘缺的。所以我們看到的禽,它是貞問會不會擒獲野獸。
《殷墟文字乙編》764版
禽?壬申允獸,禽隻兕六,豕七十有六、獐百有九十有九。
禽,就象是网,下面是柄上面是网的形狀,拿著這個網去網東西。後來在上面加了一個“今”字,讀qín。後面又在下面加了一橫。
橫的左邊又加了一個裝飾性的筆劃。到小篆裡它又把這一橫往下彎曲,就寫成了我們現在的這個禽。
《説文解字》對這个字的解釋,實際上是有點問題的。
禽,走獸縂名。從風,象形,今聲。禽、离、兕,頭相似。
从禸,這個把下面的解釋成一個單獨的字,這個是有問題的。但它前面說禽走獸總名是沒問題的。
因爲什么呢?我們看華佗創造的那个保健体操,五禽戲裡面也有走獸。
卜辭問:禽,有沒有禽?壬申允獸,在壬申這一天果然狩獵到了很多動物。
獸字,它左邊是一條長尾巴的犬,右邊是一個捕獵用的工具。
這个字形在甲骨文、經文、小篆、及睡虎地秦簡,一步步變過來的。
最開始上面沒畫圈的,後來它又畫了兩個圓圈,工具中間又加了一個像車輪一樣的東西。後來下面的竪又彎了一個圈,就成了小篆的獸字。
小篆的獸字再一變化,就是我們現在寫的獸字。我們現在寫的犬字旁的狩獵的狩是後來造的字。為什麼要造這個犬字旁的狩呢?因為這個獸字,它已經表示野獸去了。表示走獸去了。所以狩獵這個活動,專門再造一個犬字旁的狩。
禽隻兕六,看“隻”字。
上面是鳥,下面是手。表示用個手抓住這只鳥。隻,讀huò。
《説文》曰:隻,鳥一枚也,从又持佳。持一佳曰隻,二隻曰雙。
這個字它是一隻鳥的意思。如果是兩只鳥呢,《説文》引申出來的“二佳曰雙”。抓住兩隻鳥就是雙。
禽獲兕六,兕sì是什么呢?
《説文》曰:兕,如野牛而青,象形。這個字是個象形字。它描摹的是一頭牛。這頭牛像野牛,顏色是青色的,實際上是一頭大犀牛。
這个兕是犀牛,擒獲了六頭犀牛。
還擒獲了豕,豕有多少呢?豕七十有六,這個豕描摹了一個豬的形狀。豬大肚子短尾巴。
七十有六。七,一橫,上面有竪,這一个竪特別長,七十,實際上是把兩个合在一起。如果是十,就是一豎,如果是七,就是一橫一竪,這一橫一竪基本相等。
上面的竪延長了,那就是七十有六,就是抓住了七十六頭豬。
獐,百有九十九。
獐就是像鹿的一種動物,抓住了一百零九十九頭,這个九也很特別,九本來上面一竪是斜的放著,但把它放直就不是九了,就是九十了。古人用字很神奇,一个字把它加長一下,或者說傾斜度稍微改變一下,它就是兩個字了。有九十有九。加一个有字,要表示數字的話,古人也是把名詞放前面的。古人打獵,果然打到了很多野獸。
我們再看一个征戰的卜辭
《甲骨文合集》6409版
征戰活動是古代特別重要的活動。
《春秋左傳》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就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兩件事情。一個是祭祀,一個是打仗。所以打仗之前要貞問一下先祖和上帝,就是能不能打勝仗啊?
《甲骨文合集》6409版説
丁酉,卜寇貞:“今者王人五千正土方,受有又?三月。”
丁酉這天舉行了占卜活動,誰來貞問的?一个叫冦的卜來貞問的。
貞問的什麼呢?今者王共人五千正土方。受有又?
現在我們的王征集了5000千去征討土方,會獲得保佑嗎?後面記載占卜的時間三月。
今者王共人五千。
共,讀gǒng,一个左手,一个右手。到小篆來看,他它這樣像兩個手對掐的,所以拱就是把兩個手對在一起。也有是把兩個手合在一起,然後再向身體的外邊推出去。就是古代的拱手禮。
兩個手伸出去就引申出來的,有匯集、徵集、召集的意思。
共人就是把人滙合到一起。
人,也是很形象的,像一個人側面站立的形狀,後來寫寫就變化了,變成了一撇一捺。
五千,這个千也很特別。就在人的下面加了一橫,就是千字了。
如果我問你,想讓你表現兩千、三千、四千,你怎麼表示?我們古人很聰明,他就在這個人的下面畫兩橫,就是兩千,畫三橫就是三千,畫四橫就是四千。
正土方這个正字,讀zhēng,上面是一個框框。這個框框可以塗黑,也可以不塗黑,下面是一隻腳,表示腳朝這個方向走去。這個方向是什麼呢?就是一個城邑,就是正,所以正它有征討有遠行的意思。
後來我們又在這個字旁邊加上一個雙人旁,就是我們現在這個長征的征。也有人認為這個字不是會意字是個形聲字。上面那個框框是丁,丁表示聲音,這個也有一定道理。
受有又。這个又我們看很神奇,他就用右手來表示保佑。右手怎麼表示保佑呢?我們知道人的身體的兩個重要輔助器官,就是左手右手。能夠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所以這就有輔佐的意思,右就有保佑的意思。那麼輔佐保佑都是從左手右手發展出來的。
這個卜辭是說商王他要正土方,徵集了五千個人,那麼這個戰疫到底有沒有取得成功呢?卜辭里看不出來,因為它沒有騐辭。為什么沒騐辭?跟甲骨占卜活動的特點有關。這個甲骨占卜,有時候要寫上驗辭,需要等很長時間。有了呢,他才會把它刻上。有時候可能沒有應騐,他就不刻了。
所以從這篇卜辭,我們無從知道這次征土方的軍事行動是不是取得了勝利?
但在金文中卻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製作青銅器並且年鑄上文字,一般都是為了紀念某一件大事,它的結果都是已知的,所以經文裡面要表示。征戰什麼的都是知道結果了。
下節課學習記錄戰功的金文文獻,虢季子白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