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条新闻,成都一独居女孩深夜发高烧,只能点外卖求助外卖小哥帮助买退烧药。但是当时药店均已关门,外卖小哥只能送女孩去医院救治,守候女孩到凌晨三点,然后送女孩回家……
不少网友纷纷点赞外卖小哥的暖心行为,外卖小哥本身有自己的工作,但是面对女孩的求助,他没有在找不到药店后不了了之,而是选择伸出援手,实属仗义,难怪有网友表示“外卖小哥无所不能”。
但是,更多的网友是反对女孩这种做法,原因主要是这样做太不安全。一个独居女孩随便向陌生男人求助,万一遇到不怀好意的人怎么办?
毕竟最近发生的性侵案仍旧让人心有余悸。女生,无论何时都应该首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防人之心不可无。
网友的顾虑不是毫无道理,但是我却想说,或许,我能理解女孩为什么这么做。
一个人要不是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如果有更好的求助对象,谁愿意去麻烦一个陌生人,谁又愿意把自己置于险地呢?
女孩独居,父母亲人应该是不在身边,她也很有可能没有男朋友,如果有,想必她无论如何也不会在深夜麻烦外卖小哥的。另外,深夜时分,即使有朋友,也有可能都已休息,就算没有休息大半夜让朋友跑一趟送药一般人也会觉得过意不去。
外卖小哥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成了女孩唯一可以不心存愧疚去麻烦的人,点一份外卖,求助小哥帮忙带个药,并不算越矩的事。
其实,这一件事,只是独居女孩生活的一个缩影,作为每个独自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我们所经历的“求助无人”和独自面对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城市化效应:“空巢青年”应运而生
以前我们学地理,学到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印象里这个影响主要是反映在环境方面的,比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热岛效应等等……
直到这几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增多,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城市就业发展,我们发现,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比如独居青年这个群体的产生,“空巢青年”这个词的应运而生。
因为是个新词,“空巢青年”这个概念并没有什么准确的定义,主要指远离故乡和亲人,在大城市独自打拼的年轻人。
“空巢青年”这个称呼,有那么一点点自嘲,一点点戏谑,也有那么一点点孤独和无奈。
有人曾经这样描述过自己的空巢生活:某一天下午我睡着了,傍晚醒来,房间空空荡荡,漆黑一片,好像过了很久的时间,没有人叫我起床,没有人叫我吃饭,只有无边的黑暗和孤独扑面而来,我仿佛是被这个世界遗忘了。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实际上,所谓的空巢概念,或许也正是城市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结果。
随着流动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呈现“原子化”的趋势,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流动的个体。
城市发展不均衡,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年轻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打拼,扎根,而这个过程中,孤独在所难免,流动亦是常态。
难以忍受的不是空巢,而是无边无际的孤独
经常有人说,大多数人都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并没有人在乎你飞得累不累。
实际上,与累不累相比,空巢青年最难以忍受和最为难过的,恐怕还是孤独。
这种孤独不是一个同事聚餐,K歌,或者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就可以改变和扭转的,往往是你在人群里,但是心灵无所依靠。
经常有网友自嘲:孤独得像条狗,我和siri成了好友。
在沙发上看电视睡着了,醒了发现一切依旧,没人给我盖被子,没人关电视……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20~39岁的独居青年人数量接近2000万。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回去一个人生活,很少有社交活动。
之前有人把孤独分为十个等级,或许,深夜里一个人生病了,却没有一个递水送药,没有一个安慰问候的人,最后只能求助于外卖小哥,这大概是“空巢青年”所修炼的《孤独宝典》第十一级吧。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共同天性,其中就包括社交的天性。
这包括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需要与他人交往并建立社会联系,以及需要与某个人或某一些人建立紧密的社会联系,前者被称为亲和需求;后者被称为亲密需求。
亲和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人们会感到社会性孤独,亲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人们会感受到另一种孤独,情绪性孤独,也就是知音难觅,孤枕难眠的孤独。
对于空巢青年来说,社会孤独和情绪性孤独两者总是相得益彰,同时存在,漫无边际。
我们终将走出孤独,但更可能习惯孤独
人,是群居动物,具有社会属性。
每个人都想融入圈子,都渴望合群,但是每个人又总是置身事外,封闭自我,你与朋友吃着饭,却又刷着微博看着不相干人的生活。
实际上呢,你不在意眼前的朋友说过什么,更不会在乎微博里那些人干了什么,你只是无处寄托。
有时候,孤独是一个可耻的名词,大多数人都孤独得像一只没有触角的蜗牛,却依旧选择孤傲的行走。
你看地铁里,马路上那些戴着耳机,刷着手机匆匆而过的人们,明明都是孤独的灵魂,却无法交融,所以,现在的人恐怕只会越来越孤独。
我消磨着时间,消磨着寂静;虚无缥缈的世界从我身边流逝。
你不得不承认,人,其实是十分矛盾的动物,一方面我们孤独得要死,渴望社交期待交流,另一方面,我们又极度地渴望孤独,拼命掩饰自己对社交的需求,享受一个人的自由和散漫。
当我们对社交失去耐心,疲于生活的奔波,工作的应对,或许,孤独,才是我们真正的解脱和救赎。
走出孤独有两种方式,要么找到身心契合的伙伴,要么完全习惯于孤独,就像习惯呼吸空气一样。只是前者太难且不可控,后者,或许是我们可以修炼和实现的。
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说:“我习惯孤独,不习惯与人相处。”所以你看,孤独并不可耻,也不另类,习惯就好。
或许真的学会享受孤独之后,你一个人,也可以是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