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小琳
上周,我当了几天“顺风车”司机。
然后猛然发现:和其他宝妈相比,我这个妈妈太不称职了!
怎么回事?
原来,最近有位同事家里车去送修了,于是找到我说,想搭几天的车上下班。
本来也是顺路,我就答应了。
两个宝妈在路上,话题自然离不开孩子:
“你家孩子今年上学了吗?”
“在门口的私立幼儿园上?那怎么行?”
“我前几天去周围打探了下,离咱们这不远有个‘国际幼稚园’,听说不错。”
“一年学费13万,至少我觉得比一年3万的要靠谱些。”
“你们上课外班了吗?”
“我给孩子报了书法、绘画和舞蹈。让她先学着,看对哪个有兴趣,再重点培养。”
……好吧,我还是专心开车吧。
其实,我还真带孩子去过一次早教。结果是儿子看哪个都不想上。
最后,我们娘两在一个角落,发现有间教室里只有老师。出于好奇走了进去,上了一节“机器人编程课”。
也许是因为我本身做过编程,所以感觉这课还不错。可为什么,和门庭若市的舞蹈、绘画课相比,如此冷清呢?
经常听人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此我们会为了孩子上哪所学校绞尽脑汁;用各种补习班,把自己和孩子的业余时间统统占满……却没有发现,所谓“起跑线”,早已经不在原地了。
今天这本书中,在开篇有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现在的小学生,大概有三分之二会在将来从事目前尚未发明出来的工作。
面对还没有发明出来的工作,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孩子,从容面对未来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读的这本书——《终身幼儿园》,要说的。
想在变化如此之快的世界蓬勃发展,创造性思考和行动能力,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这本书的作者是儿童编程之父、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教授——米切尔·雷斯尼克。他开发的Scratch编程语言,已被全世界数百万孩子和成年人用于开发创造力,成为创新思维教育的范本。
如果你给孩子玩过乐高的话,相信会听说过乐高机器人。其背后依托的编程平台,就是Scratch语言。
如果你对儿童编程没有了解过,也不要紧。因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这件事。
未来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
未来,除了很多我们没见过的职业会出现以外,还会有几乎相等数量的工作种类消失。
一项人工智能研究报告说:
未来的十年或者二十年,9%~47%的工作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甚至被取代。
哪些工作有被取代的危险?
内容是重复性的、程序化的工作,都属于高危范畴。
那还有哪些工作是安全的呢?
需要创造性思维,要求从业者有创新能力的工作。
比如,都说画家、作者是需要创作的职业。但如果是批量生产的印刷画作、或者按照模板写出的套路文,就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学习,从而被其替代。
因此,我们判断一个职业的未来,只看它的名称还不够。
重点在于,做这件事的人,具有什么能力。
现代教育,大都停留在工业时代
我们不妨来看下,现在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学习的:
老师在教室前宣讲知识,孩子一排排地坐好听讲,偶尔会站起来回答问题。
这种“广播式”的教育,非常适合工业时代的特点:
一对多地讲授,批量生产。但只能停留在浅层次。
再加上有标准答案的考试,让每个人都能学到相同的知识,从而变成了“A型人”(虽然成绩好,但没缺乏创造力)。
这个情况从小学到大学,遍布几乎所有级别的学校。
但有一个地方除外,那就是——幼儿园。
在作者看来,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发明就是幼儿园。
为什么?
因为,只有幼儿园让孩子们通过与周围世界的充分交流,来学习知识和能力。
在幼儿园里,我们很少能看到,排得整整齐齐的桌椅。反而,是几组桌椅凑到一起,几个孩子互相交流着上课。
或者,老师给出一个任务:
今天我们要大家3个人为一组,用手里的玩具,搭出一座城堡。
具体三个人怎么配合,城堡怎么搭……这些任务,都是对孩子们创造力的挑战。
如何开发创造力
从人类的祖先学会使用工具开始,我们的创造行为,从来没有停止。
能够创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大意义。
只是,现代人接触了太多的套路、工具,从而让创造这件事,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但对于面对未来的孩子们来说,创造将再一次成为生存的关键。
1、创造力不等于想象力
有人说,我就是没有想象力,所以无法做到创新。
其实这是两个概念。
能想象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具有生产力。
而我们今天说的,未来工作需要的创造力,是需要能付诸实践,化为实际价值的能力。
所以,只有想象并不行。
还要有能行动起来实践的能力。
也就是说,小朋友们在脑子里想象城堡搭成样子,是不够的。
还要亲手将它建起来,才行。
2、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每一项创新都不是一次面世就享誉天下的。
前几天市值过万亿的苹果公司,已经将Iphone迭代到了第九代;
老牌互联网巨头微软,也将几乎每个人都用过的windows系统升级至到了10。
每一次创新,产生的原始工具都有其历史价值。同时,我们还需要用一种“螺旋上升”的迭代方式,继续发动创造性思维引擎。
想象
螺旋的起点是想象。孩子们想象出一座城堡,以及关于城堡里人们的故事……等等。
创造
然后,孩子们动手把想法变成了行动,创造出了城堡、塔楼和故事。
游戏
接着,孩子们开始“玩”他们的作品。能不能建的更高一点?能不能再加几个人物?他们之间的故事将会怎样发展?
分享
这时,不同组的孩子们也开始了互相的交流。你们做的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做的更结实稳固……等等。在“分享”环节,创造的力量在进一步发酵。
反思
好吧,这时有人的城堡倒了。老师会鼓励孩子们思考它为什么会倒塌,以及怎么能搭出一个更稳定的塔楼。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决定,再重建塔楼时,把底部搭得更宽一些,应该会更好。
想象
此时,孩子们经历了一轮完整的创造性学习螺旋。然后,又开始想出了新的主意,有了新的方向。这就又回到了起点想象,如此往复,不断重复……这就是创造性学习螺旋。
我们在工作学习中的能力,又何尝不是沿着这个螺旋,一层层攀升成长起来的?
有多少是在“广播式”课堂上,从老师的宣贯中得到的呢?
因此,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终身幼儿园。
作者认为:
幼儿园式的学习,能帮助所有年龄段的人开发创造力。从而,帮助他们在今天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中,更精彩地生活。
《终身幼儿园》不仅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还是我们每一个社会人,都需要学习反思的创新指南。
有一天,如果我们能重回到幼儿园时代。看到孩子们为了搭一座城堡而做出的努力。会不会突然感到“灵光一现”:
原来,我从那么小,就已经学会了“创造”这件事。
有多少我们已经忘却的本能原力,就有多少决定着我们未来的关键要素。
你家孩子的书桌,摆放得像幼儿园吗?
关于启发孩子创造力的问题,你又有怎样的计划呢?
或者,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需不需要重拾“学习螺旋”,来适应社会要求呢?
欢迎留言。
—END—
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写作的小琳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击下方红心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