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鲜辣椒炒南瓜藤,舌尖上的家常味儿

"白米饭,南瓜汤",二龙山下,七十二峰峰下,土质肥沃得很。山坡下,田垄上,屋前屋后的空地上,家乡人都喜欢挖几个氹子,里面倒点禽畜肥,盖上土,再种几棵南瓜。南瓜这东西,性善得很,不易逗虫害,也不挑地方,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水就疯长。不出一个月,南瓜藤便如蛇一般,伸展数米远,叶子大如蒲扇,绿得发亮,藤蔓上还生着细细的绒毛,摸上去有些扎手。

辣椒炒南瓜藤,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记得那时,当种上的南瓜藤长到一米来长时,母亲便会提着竹篮,一棵一棵地将叉藤拆下来。她动作很轻,生怕伤了主藤。南瓜藤断处会渗出透明的汁液,黏黏的,沾在手上,干了便成一层薄膜。母亲说,这是南瓜的血。

回家后,母亲坐在小板凳上,将南瓜藤一段一段撕好。她粗糙的手指灵巧地翻动着,撕去藤上的老皮,露出里面嫩绿的芯子。撕好的藤蔓放在木盆里,用清水反复洗净,还要用手揉搓,把那些细小的绒毛搓掉。然后扎干水,放在砧板上切成小段。新鲜的红辣椒切成丁,青的、红的混在一起,煞是好看。

灶屋里,柴火已经烧旺了。铁锅烧得发红,母亲放一勺猪油下去,那油立刻"滋啦"一声化开,油烟冒起来,带着荤腥的香气。这时倒入南瓜藤和辣椒,"哗"的一声响,铁勺翻炒几下,藤蔓就蔫了下去。母亲会倒一点家中自酿的胡酿酒,酒香混着菜香,顿时在灶屋里弥漫开来。闷上一、二分钟,出锅装盘,那颜色青红相间,油光发亮。

筷子夹一口,脆嫩爽口,略带苦味,却又回甘。南瓜藤吸足了猪油和酒香,嚼在嘴里"咯吱咯吱"响。这味道,正应了孝悌乡三坵田那句老话:"辛苦做,快活吃"!

如今想来,那南瓜藤里,缠绕着多少旧日时光啊。母亲的手,灶台的火,铁锅的响,还有那永远吃不腻的滋味。现在城里菜场偶尔也能见到南瓜藤,价格不菲,买回来如法炮制,却怎么也炒不出当年的味道。或许是少了那氹子里的禽畜肥,少了二龙山下肥沃的泥土,少了七十二峰间湿润的空气,更少了母亲那双粗糙却灵巧的手罢。

南瓜还是那个南瓜,藤还是那根藤,只是吃的人,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蹲在灶台边,眼巴巴等着开饭的孩子了。

——蒋六元

乙巳年5月于零陵西乡蒋家大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