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先从宝妈的心理去说起?因为我对现在能够快乐地坐着写文字感到无比感恩。现实中却有一些女子,因为产前产后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因为没有调整好产前产后的心理状态,因为现实对宝妈群体的不够宽容和重视,从此来不及享受做妈妈的幸福。
电影《找到你》展现了三个不同的妈妈。精英律师李捷不满丈夫的妈宝行为,毅然与丈夫离婚。每天拼命工作,每天急匆匆回家,为了有条件抚养好孩子。会被人说成不配当妈,不像个女人。和李捷完全不同的另一位母亲孙芳,从外地来大城市讨生活,以为嫁人会找到依靠,可却惨遭家暴。孩子生下来就有病,男人断然决定放弃治疗,而作为一个母亲,她不顾一切为女儿筹钱看病,委屈自我当陪酒小姐,吃别人剩下的饭菜,拿自己的肝与女儿配型。她再努力,最终还是被生活逼到绝境……朱敏是另一位家庭主妇,高学历的她,把一切奉献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丈夫却最终抛弃了她。因为经济水平,因为得过产后抑郁症,她无法得到孩子的抚养权,最终放火自杀。
我希望宝妈被世界万物善待,但是,最终我们的要求,只能落实到自己身上。我们至少可以要求自己善待做宝妈的自己。
选择做宝妈的风险
10多年前,我怀孕了。没有惊喜,只有一阵慌乱。慌乱的原因更多地来自于贫穷的现实:无房,无车,无存款,无承诺。有的是男友的爱,无私的,毫无保留的,但从不带上承诺的爱。我说你可否骗骗我说:“放心,我会努力以后让你住进属于自己的房子。”男友答:“实现不了的承诺说了也白说,我爱你,哪怕一直住着出租屋,哪怕一直啃着烧饼,也是幸福。但我不想骗你。”
大概感动于他的实诚,大概感动于他举手投足的爱,大概担心奔三的年龄身体会被手术所伤害,我决定生下属于我们的孩子。不管贫穷与否,做了准备当爸爸妈妈的决定后,总还是幸福的。我与男友因为这个决定,骑着电动车,到西湖边的苏堤兜风。苏堤的坡一个接一个,我们哼哧哼哧地爬上,再飞快地冲下。一次接一次,留下累并狂欢的记忆。
怀孕几个月后,我开始走进了哭的世界。每次哭得莫名其妙,每次哭得口干舌燥。听到一句话会哭,做到一个梦会哭,想到一个场景会哭。我抱着笔记本,写着一句句足够让我哭的话:“孩子,若你出生完美,将会是两个人的幸福;若你出生有缺陷,将会只是我一个人的痛苦。”悲惨的假设,悲壮的预想,足够我有理由一次又一次地哭。
遇到一点点小事,一点点感觉被爱得不够,我就会上升到用生命去衡量自己是否值得。有时我会站在河边,阳台边,想象如果跳下去,会不会有人为我哭。有一次因宝爸一句话说重了,我就跑下楼站到运河边发呆半天......而明明宝爸什么都听我,明明他每天一下班就冲过来第一时间来接我,明明他告诉我只要是我生的,儿子女儿都喜欢。10多年后,我考了心理咨询师证后回想,那时,其实我应该是抑郁了。好在,白天我要工作,工作时,状态会不错;好在,产后的我,因母爱和责任感爆棚而充满力量。
来看一组数据:
我国女性患有产后抑郁症状的人群比例高达50-70%。超过10%的人如照料不周会发展成严重的抑郁症。
怕上面的数据不够严谨,我又百度了下词条: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同属产褥期精神综合征。发病率在 15%~30%。典型的产后抑郁症于产后6周内发生,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其临床特征与其他时间抑郁发作无明显区别。
这些产后抑郁的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关联上了现实中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生命。更多的人也许会和我一样得产前抑郁,但是,产前很少有人会被关注情绪,被关注的往往是饮食。而家人关注饮食的原因,只是因为此刻,这个女人的饮食关乎一个新生命的健康。产后,宝妈经受着产后身体上的虚弱,没日没夜喂奶的疲倦,此刻很需要爱的理解和支柱。但是事实上,万一孩子着凉或生病,宝妈首先就会成为被攻击或指责的罪魅祸首。
2017年1月6日,湖南湘潭一位宝妈因产后抑郁携两幼子从13楼跳下,3人无一生还。
2019年4月21日,四川米易县一位宝妈因照顾孩子长期休息不 好,精神压力太大,携3子一头扎进冰冷的河水,4人无一生还。
2019年4月28日,福建漳州一位宝妈因与公婆不和携两孩子跳河自杀,3人无一生还。
......
只不过是心情不好,只不过是照顾孩子太累,只不过是和公婆吵吵闹闹,这些宝妈们至于放弃生命,甚至带走孩子吗?是的,旁人看来的一个“只不过”,却真真实实地压垮了很多宝妈,让她们掉进抑郁,无助,无望的深渊无法自拔。我相信她们也曾留恋世界留恋孩子,我相信她们也曾努力也曾挣扎,但是,最终无力到眼前只有黑暗的空洞时,她们选择了放弃。
很多人说抑郁是矫情,矫情多一点的人也许容易抑郁,但抑郁绝对不会等于矫情。而选择做妈妈,常常会无意中被抑郁所挟持,甚至会和死神擦肩,毫无征兆,毫无信息。无关乎学历的高低,无关乎性格是否开朗。上面的那些数据,足可以说明宝妈群体的惊心动魄。
9年后,我再度怀孕,回想起第一次怀孕时的情景和心情,感慨万分。此时的我,已经有一颗平静而充满母爱的心,去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国。如果第一次,我心中的骆驼再被加几根稻草,我还有机会再度迎接新生命,还有机会写下这些文字吗?
宝妈们需要一把打开心理宝箱的钥匙
小时候,妈妈为了给我们织毛衣,就会买毛线。那时市面上卖的毛线有两种。一种是梳理成圈的,拿回家可以很轻松地卷成团,一种是没梳理成圈乱掉的,卷毛线团时就要各种梳理。后者因为价格便宜,还是有很多人买,包括我的妈妈。乱线卷成团的时候,因为没有规律,就要绕来绕去去顺着找毛线的痕迹,绕着绕着有时就会碰到一些绕死的结。这个时候我有时会生气,或者想直接拿剪刀给剪断。妈妈看到就会说:“别剪,只要是结,总可以想办法打开。”妈妈耐心地借助针或一些小工具把那些我认为根本不可能打开的结慢慢打开,她希望给我们织毛衣时能尽量少些线头,然后我们重新顺着乱毛线团去找毛线的轨迹。
“只要是结,总可以想办法打开!”那样的场景,那样的话,小时候没感觉,大了,却常常会跳出脑海,映入眼帘。这一切,通过成年后的理解,已经内化到我的全身,内化到我的潜意识里。每一次遇到困境,感到绝望时,耳边就会响起:“别急,只要是结,总有办法打开!”妈妈没有文化,却有她的很多金句。那些金句,是她所有阅历和智慧化成。
而这里,我把这句话送给每一位宝妈。任何时候,当你找不到方向,看不到未来的时候,当你内心被各种琐事纠缠到毫无头绪的时候,不仿对着那一团生活赐予你的乱毛线说一声:“别急,只要是结就一定能打开。”
从时间成本来说,妈妈买的乱毛线省下了钱却浪费了大量时间。但那个农耕时代,时间也许并不那么宝贵,所以她可以慢慢去解开那些结,甚至因为解这些结而带给我们心流的温馨感。
而生活中,我们同样会遇到很多人生的结,很多结看上去就像永远没法解开。它们拦着,让我们没法进行下一段生命的进程,似乎唯有剪断。而此时,如果有个声音告诉你:“别急,只要是结,就总能解开!" 她递给你一把钥匙,当你用钥匙打开一个心理宝箱时,里面有各种心理工具,它们轻轻帮我们解开心中的结,让你重新找到头绪,从而进入下一段美妙而精彩的生命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