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会拿起《庄子》读一会儿,虽然读的不多,却总被其中的思想及豁达所感染,读到“怒而飞,气宜柔垂天之云”,有种豪情万丈的感觉,扶摇而上九万里,是怎样的气节。
古文读起来都是余韵深长却又晦涩难懂,仿佛这两者生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古文都蕴含着极强的哲理,一边读一边看注解,总能体会到些什么,对某些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
读《逍遥游》,一是被潇洒不羁、豁达泰然的气度影响,二是被作者的“小年不及大年”所影响。非常喜欢这句话“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能够让自己反思,让读者有自知之明。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蜩与学鸠讥笑大鹏说,我们急速起飞,向着榆树和枋树飞去,有时飞不到树上,落到地上就是了,何必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呢。如果到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够了;如果到百里之外去,就要带上一宿的粮食;要到千里之外去,要带上三个月的粮食。你们两个小鸟又怎么知道呢?
小智不能了解大智,寿命短的不能理解寿命长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菌(早生晚死的虫子)不知道昼夜交替,蟪蛄不知道春秋季节的变化,这些都是短寿的。楚国南方有一颗交冥灵的树,把五百年当做一个春季,五百年当做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棵叫大椿的树,把八千年当做一个春季,八千年当做一个秋季。这是长寿。
在这里不讨论不同物种不同的问题,只是想从见识的角度探讨这段话的含义。
记得艾掌门说过类似的话语,说,你不曾背过大牌包包,买不起奢侈品,就说大牌包包各种不好,还是自己的帆布包好,我嗤之以鼻;你背锅大牌包包,背过奢侈品,再告诉我,体验了这么多,还是帆布包背着舒服,我信!
其实,说白了不过是见识的问题,不曾见过,不曾体验过,就没有发言权。没吃过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是要不得的。我崇尚体验式生活,我希望我的生活是丰富而有内涵的,而不是一年到头都是苍白。现在都提倡给生活做减法,而事实上,提倡做减法的那些人生活已经足够丰富,他们想返璞归真,见过了繁华,反而想过简单的生活。而我们,不曾遇见繁华,怎知繁华不好?不曾遇见繁华,怎知自己就只适合平淡?也许你尝试一下,恰好,你就是和站在聚光灯下,绽放光华。
我们其实也一样,看着别人的生活,时有评论,或者时有不屑。别人去旅游了,她说都是人,有什么好玩的?别人去徒步,这么累有什么好走的?是的,不曾经历反而更加不懂,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三观的问题,而是本身就是一种小知。
不曾出门,就以为自己了解世界,这是小知,也是无知。生活与读书一样,把书读厚,在把书读薄。从平凡到繁华,从繁华到平淡,也是一种变化。历经沧桑,繁华过尽,我仍然选择平淡,那时的你,一定与现在不一样。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愿我们在年轻的岁月里,努力成长,去读书,去见识,去感受,增长自己的阅历,为生活添加一些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