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在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的小说我无缘以读,是今年得奖让我对其人与作品发生兴趣。这几天有关他的介绍铺天盖地,对他的生平经历只要稍稍有点兴趣,就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我从来就不太相信媒体对一部作品的评价与解读,正如生活的滋味要自己品尝、美食的感觉因人而异,作家用心写成的一部小说,作为读者的我们,必须听从自己心灵的体验方可作数。
记得当年阅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被他离奇的情节构思、激烈的情感冲突所深深吸引,但中国读者对其喜爱的并不见多。记得2013年时同名电影上映,个人认为影片保留了原著的忧伤与不安的氛围,在很多地方以合适的方式恰如其分地将原著那些充满回味的经典语言表现了出来,平心而论,作为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它算得上尊崇了原作的风格,比它更不堪的改编何其多也!但打开报纸,目之所及却是一片鄙薄与贬低,仿佛不如此不足以显示撰稿人的审美水平与评判标准,而我却怀疑,其中究竟有多少人认真读过原著并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远山淡影》一书出版于1982年,是石黑一熊的处女作,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温尼弗雷德·霍尔比纪念奖,出版至今已经快三十年了。我从小阅读小说有个习惯,喜欢一口气将它看完。昨天,我用半天的时间阅读《远山淡影》的电子版(一改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主要是因为所购书最早到货也要11月3日),浸润于作者所营造的一种扭曲的伤痕式的记忆中。比起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洛丽塔》一书富有诗意的语言,石黑一雄缺少细腻的描写,尤其是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显得略为单薄,但是,他却能以简洁中包孕着浓浓伤感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主人公悦子微妙而复杂的心理。小说最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大胆尝试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经历过日本长崎战争伤痛的女主人公,无法直面过去留下的心理阴影与女儿景子自杀的心灵痛楚,于是作品以佐知子和她的女儿万里子的生活面目的形式进行还原,但这反而进一步表现了悦子对于自杀而死的女儿的愧疚与痛苦。
石黑一熊有过做义工的经验,这个宝贵的经历让他发现,有着痛苦经历的人们,往往试图逃避过去。因此,回忆并不是客观的外部现实的存在,而是当事人的主观感受。而他却能用文字将这种伤痛的“主观”表现得如此让人刻骨铭心。
看完整部小说,喜欢上了作者的叙述方式,他营造氛围的能力是真正一流的。
记忆,一向是作家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当然,未必每个人都喜欢石黑一雄的这种文字探索形式。我所推崇的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作者以一颗细腻、敏感的心,用意识流的方式将他体验到的外部世界不厌其烦地表现了出来,那是我所喜欢的语言呈现,但很多人也许没有耐心听任他梦呓般的“唠叨”,比如石黑一雄就认为这样“无聊透顶”。我想说的是,喜欢怎样的小说,无关审美品质,纯属个人喜好,就如同人们对于美食的不同偏爱。青菜萝卜,各有所好,不必强加于人,也不必自我标榜。
最后,还想说的是,有些评论者从石黑一雄的文字中读出了非常典型的日本风格,而有些评论者却又说他的作品不走一般的移民文学路线而偏于国际化,对此,我都觉得有“贴标签”之嫌。我认为,像很多优秀作家一样,石黑一雄,他的个人经历,决定了他的作品特点。作为一个很小就随父母移民英国的日本人,他对本国没有归属感,而在英国却又因他的日裔身份而不被主流社会所接纳,因此他的文字触及人物的内部、更多进行内心世界的探寻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他只属于他自己,不用上升到国家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