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平等。众生皆苦。
佛谒的这些说法,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却其实可能并没理解,也就更不可能铭印在我们心里。
我的一位朋友,其行动力、聪明程度与领悟能力,已是咖级,甚至在心理学进阶的路上,曾助很多人成长和启发,TA本人对我的尊重与珍惜程度,也让我觉得我们彼此惺惺相惜,如遇知音。
只是在近一段时间里,我们不再联络,我甚至已为我们同在的微信群设置了免打扰。初以为,这仅仅是因为我们共有的另一位好友,他们协作不成、一败两伤式的合作结局,破坏了这其中微妙的平衡。
这表象显现出来的原因,让我觉得理所当然,心有罅隙,也完全正常。而这几日心念一闪,忽然让我顿悟到:原来可能是各自信念中的“内在等级制”作遂。我们的三观,确有不同。
以前因为TA对我直接的确认和示好,让我无法理解别人口中曾提起的TA的作法:见人下菜碟儿。
关于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的认知里,差别如此之大,确实奇妙,却各有因由,不是吗?
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可以做到的,他人也可以,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只是人与人的差异性,让这世界矛盾频现,一方面让我们知道了【说到和做到】是两回事儿;另一方面,在【差异=矛盾=冲突】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差异=镜子=整合】的方向。
差异可以是我们镜像这世界的好媒介,我们在具体的差异中修出整合的能力,我们在对差异的觉察中,观照自我,兼顾他人。
生物基因专家尹烨,一直致力于科普“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基因是要求生物多样性的,地球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没有放弃每一种色彩,不管它是红色还是黑色。” 保持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很重要,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正如这世界,既有美好与斑斓多姿,亦有阴暗与破陋不堪。同样的差异,在服务不同目的时,即能天堂,亦可炼狱。
回到我的朋友这里来,历经磨难的TA,人到中年创业有成,拥有一众粉丝,惟当你跟TA同在时,既会感受到TA炽烈的热情与目的导向,同时也会默默感受到说不出的压力和紧张。
是的,TA是非常擅长分清主次、厘清重点的超级学霸,【学习】给了TA重要的提升力和价值感,与此同时,一刃双面,知识的学习也让人产生误区,知识、智识不等于智慧,所谓在事情上需要分主次的逻辑,如果应用于对他人的分类,那么人自身的价值便容易被忽视,沦为达成去向目标的工具。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康德
把外在的三六九等、世俗功利之分,一旦应用在人与人之间,那么,人就已经被“物化”,而谁又愿意自己只被看见显现的价值、被当作工具呢!!
我是水沐,愿我们不必经历恶,也能体会善的珍贵;愿我们不必经历死亡的洗礼,就能体味活着的珍贵;愿我们理解并践行『尽最大可能地平视与尊重生命,也是善的一种』。
感谢差异,感谢不同,令这世界丰盛美好。卑微渺小,一如『你我』,臣服笃定,一如『我们』,而无论我们或富有,或褴褛。
外在的等级制度,一旦被我们认同内化,『逐名、趋利』等外在的目标,就会埋葬我们本有的人性光辉,枉顾一切人类已有的文明,令生命沦为限制性信念的奴隶。
于此,在心理学修进的前路上,再高的学术水平,再无敌的技能,如果不能『身心合一』修平修实我们的内在,又怎能真正长效地去服务世界、支持生命呢?!
一点省思,愿启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