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唐代诗人白居易为例,从其手中流出的诗作往往以明白如话平易近人著称。而他生前更是主张,一首诗如果达不到妇孺皆能欣赏的水平,就不能算是功力到家的好文字。及至现在,这种观点还是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各种人文学科建设。不过,现在说法叫做深入浅出或举重若轻。
就人类的劣根性而言,内涵特别深刻的东西通常不会招人喜欢。换句话说,令人烧脑的文字或作品,一般人都会视为畏途敬而远之。由此反推的是,如果对人类存在有方向性指导价值的东西,都选择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在现代社会中就不会有什么选拔性的考试或门槛。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类如黑格尔,康德,甚至马克思的所有文字作品,都会像宋代词人柳永一样,只要有井水存在的地方,其词作都会像流行歌曲一样被人反复吟诵传唱。
事实恰恰相反。经验是,人类智慧的积淀成果,通常都不能用一两句貌似高深的禅语加以形容和概括。退一万步讲,即使略去中间艰难的思维辩证过程不谈,到最后只得出凡所有像,皆是虚幻的结论,恐怕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天道的最后竟然是这般模样。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必须指出,没有如此这般反复下来,在智识方面就不会有人能抵达最终的灯火阑珊。
人处于什么样的年龄,就该去做什么样的事。就网络便捷的现代社会而言,那些提笔为文者,倘若总是羞于承认自己是一个写作者,原因很可能在于,从其手中码出的文字,会像西北大学那位著名的文学教授一样,因无知浅薄而遭到世人唾骂嘲笑而已。
读书岂在求名利,提笔总为益世人。小文结尾处,把源自于《劝世良言》的两句诗送给你,希望你能喜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