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阅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初读这本书时,感觉生涩、不容易明白,经过四次的读书分享活动,不仅加深了对这本书的理解,也渐渐喜欢上了这本书。
感悟一:如何理解“理解”。这本书综合分析了教育经典理论,构建了“理解”框架,既有“横切面”上的解释、阐明、应用、洞察、自知和神入六个侧面,又在“纵切面”将理解的基础分为需要熟悉的知识、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大概念和核心任务三个层面。为促进学生理解,本书提倡将习惯的做法进行“翻转“,要求设计者在开始的时候就要详细阐明预期结果,即学习优先次序,以及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或暗含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思考:什么可以用来证明学习目标的达成?达到这些目标的证据是什么样的?教与学所指向的、构成评估的表现性行为又是怎样的,只有将这些问题了然于心,我们才能在实践中真正达到做一个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一个讲述者。
感悟二:如何进行“逆向“设计。在常态教学设计中,评估是教师最后要做的工作;而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确定了所追求的结果后,首先要考虑评估方案,即“可接受的证据”。在逆向设计过程中,我们教学需要厘清教学中的基础问题,然后围绕这一问题进行逆向设计,并组织佐证材料进行证明,以此保证学生能真正理解。
感悟三:教学不单是一个活动,而是一个项目。基于项目化的教学设计,才是真正应用本书所讲精髓。项目化教学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仅要授之鱼,而是要授之与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