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的怕与爱
用这个做主题是值得的,毕竟春节作为华人世界超重量级的现象,值得好好谈谈,更希望大家有一个快乐、温暖、有人情味的春节,这样才叫做真的“回家过年”。
这里的预告中,先做一个调查,欢迎大家留言:
1.关于春节,你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请讲一讲事件和细节,还有你的体验。
2.关于春节,你最难受的记忆是什么?也请讲讲事件和细节,还有你的体验。
3.如果你想对你的春节做一下改造,那么你想做点什么?
最美好的记忆就是有钱、有新衣服,很漂亮。因为平时是没有新衣服的,只有过年那天才可以穿。而且还可以收到压岁钱,这样就能得到周围人的重视,让我感觉世界是爱我的。
最难受的记忆是各种禁忌,是很多话都是不可以说,比如带有再糟糕的字眼,都是不可以提的。有一次说了一句不太好听的话,具体是什么不记得了,但家人的训斥,还有那种嫌弃的眼神,到现在都记得。
改造的话,我想可以换一个地方旅游过年,就几个人,不要在家里过,不用面对那些人,觉得不开心。就是我的潜意识里,还倾向于封闭。要努力挣钱,有了钱就可以旅游过年。
春节会带给很多人压力,如果你带着压力过春节,那就可以说是春节“过”你,而如果你能主动过你想过的春节,那就真的是你“过”春节了。
春节,也是关系问题大爆发的时刻,前文的内容讲过,中国式关系的核心特征是:共生和浆糊逻辑。
它的对立面是独立和边界意识,我们可以把春节当做一个练习场,好好磨练一下,自己守住边界的能力。
前文讲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时,提到过社会过滤器这个概念,那么,借着春节带来的压力,也可以让我们好好去认识,发生在家庭和社会的社会过滤期,是如何在春节期间发挥作用的。
相信春节还会带给你很多东西,无论是温暖,还是些许烦恼,我们都可以把这些当做历练心智的礼物。
过春节也可以继续分享鲁米的诗《客栈》:
人,就是一所客栈
每个清晨,都有一位新的客人,
不管喜悦、沮丧、卑鄙,
还是瞬间的顿悟,
都是不期而至的访客。
期待所有来客!
即便是一群绝望之徒,
洗劫你的客房,扫荡你的家私
仍要带着敬意款待每一位来客
他会洗涤你的心灵,带来新的喜悦。
即便是阴暗的思想、羞耻和怨恨,
你也要在门口笑脸相迎,
邀请他们进来,
无论来的是谁,都要心存感激,
因为每一位都是,由彼岸派来的向导。
春节为什么要逼婚?
武老师曾在微博上发起过“关于回家过年的怕与爱”的调查,问题就是上面的三个。回复的人很多,粗略总结一下,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春节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小孩子最开心,因为有爆竹、有好吃的、有新衣服和红包,轻松没压力;感觉痛苦的大多是年轻人,有各种焦虑和压力;
老人如果没孩子团聚,也会觉得痛苦,如果孩子们回来团聚一堂,就会好很多。
最让年轻人有压力的一件事就是逼婚,春节前,逼婚这个话题是被讨论最多的。可是为什么春节会变成对年轻人的逼婚大会呢?
这有简单的现实原因。春节了,年轻人回到父母身边,有了对父母家人唠叨的时间和空间。
春节有各种团聚,也给了三姑六婆们议论的机会,但武老师认为,更重要的是一些深层原因,这里就探讨一下。
先讲几个武老师见过的几个关于逼婚的事例:
1.一家有两个女儿,母亲先安排姐姐和一个不错的男人相亲,不成;接着又想安排妹妹继续和该男相亲,但被这位男士拒绝了,他说:我不是商品。
2.武老师的一位女性读者,她妹妹因癌症去世,妈妈找机会和她谈话,建议她和妹妹的未婚夫相亲。
3.武老师的一位朋友,30岁的美女,被父母安排和一个条件不错的男人相亲,她见了一次就想拒绝,父母施加了很大压力。
最后二人结婚,婚后不久她发现,这位男士人品很有问题,她果断提出离婚。丈夫没怎么为难她,但她父母却陷入了严重的歇斯底里,可以整天哭,骂她是家门的羞耻,丢进了他们的脸面。
更不可思议的是,她父母也认为如果婚姻继续下去,不仅女儿会不幸,他们家族也可能会因此产生灾祸。可他们就是不愿意女儿离婚。
类似这样的事例,武老师听过很多,也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为什么?有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的留言给他,很好的证明了他的一些思考。
她说:我的妈妈让我和一个男性同性恋结婚,妈妈说我结婚了,她就完成任务了。
类似这种“完成任务”的话,他听了很多次,这让他想:究竟是谁给了这个任务?你又要完成给谁看呢?
这让他想起很多历史学家论述说,我们的文化还是生育文化,特别重视生育;我们常说的孝道也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历史学家张宏杰在他的《中国国民性的演变历程》中写道:
血缘纽带、祖先崇拜和专制精神是人类早期社会共同的特征,从欧洲到亚洲都是如此。
不过,欧洲在氏族制度解体时,就已经打破了祖先崇拜观念,转求于与人类建立契约的上帝,这个新的精神支柱。而中国却一直没有突破血缘社会的瓶颈。
因此,传统中国社会与如今南部非洲或大洋洲的一些落后部落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段话可以回答前面的问题:谁给逼婚的父母们布置了任务?就是祖先崇拜中的“祖先”。
想清楚这一点后,当天晚上他还做了一个印象鲜明的梦,在梦里,他和一位“大祖先”在对话。
这样就部分回答了逼婚的问题,但为什么春节是这个问题最严重呢?武老师觉得,要懂得这一点,就要理解节日,特别是春节的来历用途。
我们通常会认为,春节是用来团聚的,所以要回家过年。但其实重大节日常常有一个重要的目的——祭祀。
例如我们的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除了中秋是祭月,其他三个都是用来祭祀的,春节和清明都是祭祀祖先,而端午是祭祀跳汨罗江自杀的屈原。
祭祀,在我们文化中有崇高地位,所以《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是战争,而“祀”就是祭祀。
不知道大家各地的习俗是怎样的,武老师的河北老家农村,在大年初一的早上,男性晚辈们要起个大早,挨家挨户去给长辈们见节磕头,还要磕三下。
然后回家吃饭,随后去祖先的坟上祭拜。他妈妈出生的村子,不是大年初一上坟,而是初三。
总之,春节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他认为,在这个时候,作为生育文化和宗族文化下的我们,就有一个家族里的超我——大祖先。
我们得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好把大祖先的基因传递下去。他觉得,这是我们会在春节时爆发严重逼婚的问题的原因。
这是从深层文化的角度去分析的,还有浅一点的现实层次,你不结婚都不配是人。这话听起来很是极端,这里为你解释一下。
台湾学者孙隆基在他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论述说,在生育文化和宗族文化下,一个人是不完整的,都不能构成存在的基本社会单元。
没有成过家的单身汉和大龄剩女,就和疯子等边缘人一样,会被排斥在家族体系之外,缺乏话语权,物质利益上也会被忽视。
你必须结婚生子,构成一个完整家庭,然后这个家庭才会构成一个被认可的社会单元,而存在于社会与家族体系中。
这个解释很有力量,如果社会几千年来一直如此,那它当然会成为一个深刻烙印,印在我们潜意识深处。尽管我们对此并无意识上的认识,但却会成为一种很基本的焦虑。
以上是从文化的层次去分析,如果从从心理学角度去看,那就是在集体主义文化下,我们会觉得单独我们自己构不成一个完整的人。
所以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是破碎、不完整的。就这个话题,武老师还曾写过一篇文章,《用表面完整去逃避破碎心灵——逼婚的深层逻辑》。
心灵破碎,就是自体瓦解,是一种很痛苦的体验。太破碎的,会时刻面临这种感觉,于是时刻都在寻找机会,逃离破碎并找到完整感。
单身的时候,最容易面对破碎,而构成一个亲密关系,甚至家庭,就貌似是完整了。所以,结婚生子,构成一个家庭,还有这份功能。
相反,没有成家或结婚的人,就会体验到心灵不完整的感觉,这时如果别人还议论自己,瞧不起自己,就真可能会中招。
武老师知道很多离婚的人,过年不想回家,不想见朋友,因为他们担心被周围人当作“不正常人”来看待。还有很多人,离婚了也不敢对周围人说,也是怕遭到议论。
一方面,确实总有人爱评断是非,但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会觉得没有在正确的年龄构建一个完整家庭,就像不正常。
独自过年时,也真可能会碰触到自己的破碎心灵,那时也真觉得自己不完整了。这种不完整感,也是真实的。
武老师讲了他自己的故事,过了年他就44岁了,没结婚没孩子,回到村里,肯定会被人问,被人议论。
但他自己没觉得不成家是什么大事,所以一直没构成困扰,别人的这些议论,他只是觉得荒唐。也许是因为虽然他也有各种心理问题,但心灵还基本算是完整。
父母的逼婚,三姑六婆的劝解,周围人的非议,媒体的探讨,这一切综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弗洛姆所说的社会过滤器,在语言和逻辑上,试图改造你。
同时春节也有各种祭祀活动,其中也会有各种社会禁忌过滤。所以,春节真是一个塑造人的最佳时机。文化不仅仅是文化,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我们的生育文化和宗族文化,就通过春节这个时机,来对一个个年轻人发挥巨大影响,把越来越有个人主义倾向的他们,拉到生育和宗族的共同想象中来。
但这种影响,只怕是越来越困难了。城市化和全球化,不仅是给年轻人带来了开阔的视野,也是提供了各种条件,让每个人都越来越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而不是非得活成一个样。
总结
1.从深层文化的角度,春节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候,我们得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把“大祖先”的基因传递下去。
2.现实层次中有着深刻的烙印,那就是一个人必须结婚生子,构成一个家庭,才能存在于社会与家族体系中。
3.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在集体主义文化下,我们会觉得单独自己是破碎的,不完整的,于是用构建家庭的表面完整,去逃避破碎心灵,也就是自体瓦解。
思考
我正在过春节,遇到了逼婚。当然有时我会觉得自己是破碎的,但比起破碎的自体,好像更恐惧进入婚姻,可能因为我还没有学会把重要的东西交给别人,还没有构建亲密关系的能力。
庆幸的是,我在学习在成长,在做自己的主人。掌管身体,碰触灵魂;作出选择,也承担后果。
不管选择结婚,还是不结婚,总会在未来某一个时间点后悔,现在遵从自己的内心,以后自己的选择自己认,不要怨别人就好。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白结婚生子到底是自己想达成的目标?还是父母、社会向你达成的目标?我现在感觉,它在从父母和社会的目标,转变成我的目标。
毕竟人是渴望爱和被爱的,结婚生子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爱人与被爱,而且一个美好的家庭,是人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不要因为逼婚,就马上结婚;也不要因为逼婚就叛逆,一直不结婚。它来了,就好好招待;它不来,就耐心等待。
谢谢你的支持,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