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大概才是封建王朝时期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吧!纵然是万国来朝,纵然太平盛世,天下万民却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要让我来认定的话我宁愿认为当他们主动给百姓减税、启民智让广大百姓安生的时候这个王朝才算是真正开启了盛世。
不仅是按照阶级性来分析,封建王朝的顶端是皇帝,其下是官僚阶级,再下是地主阶级,而余下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则是任人宰割的农民阶级。这种结构下的百姓便犹如被牧的羊一般,名义上是皇帝子民但是却遭受着如羔羊般任人剪毛甚至宰割吃肉的命运。
再次来说假如把一个王朝缩小看做一个世家的话,皇帝自然是这个世家的家主,官僚则是家主派遣到家中各处的管理,而各地主则是奴仆中的各主要负责人,人数众多的百姓自然就是那干粗活累活的各类奴仆了。按照一般的思路我们讨论一个家族的兴旺,总是指向于家主的个人能力怎么怎么样,管家的管理水平如何如何,有谁会重视作为亲自造就这些成就的‘奴仆’们呢?
凡此种种无一不在验证百姓是如何的被忽视、被抛弃 。如果说什么例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所谓的盛世,那么我的佩服之情也只是对能造出这种盛世的皇帝或能臣武将个人而已,佩服他们个人的胸襟和才智,但决不会因为喜欢他们而喜爱上任何的封建王朝。
有多少人是享受着现代社会的各种红利来评价着封建王朝的?调换一下身世和身份并刨除各种社会福利的话在封建王朝这些人可能连读书写字的机会都没有呢!不仅如此,你还要辛勤劳作来应付朝廷的苛捐杂税和地主的重重剥削呢!整日劳作却依然食不果腹才是真实写照啊!所以说万万不要一边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各种红利一边却口出狂言的‘挥斥方尊’。要真的想感同身受就要先抛掉现代文明带来的各种便捷红利再说!
这就需要我们看历史以一种中正的态度来看,因为从某方面来说无论好坏他们其实都是‘一路货色’。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也是有自己的力量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占人口的大多数。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一切阶级的来源,从他们中分化出来了一切的阶级可以说是一切上层建筑的基础。那么很重要的就是有关封建王朝的“阶级通道”的问题了,这不仅仅涉及王朝的治乱更是能够说明整个社会的阶级矛盾问题。
那让我们来看一下有关阶级流动的情况吧!
跨阶级流动在封建王朝的每个时期采用的政策都不尽相同,例如魏、晋之前是地方长官推举;隋、唐之前采用的是与九品中正类似的推举制度,这时要求你要么有特别突出的地方要么是世家子弟,品行突出之人不多世家子弟会少吗?所以这个时候几乎算是世家子弟在地主和官僚阶级开会穿梭了;之后采用的是科举制度,虽然说穷文富武让很多的贫家子弟有了一条出路但是说实话又有多少人是自己一代就能从农民阶级彻底摆脱出来的,多数的人都是利用数代才能彻底摆脱农民阶级迈向地主或官僚阶级的但就这样的人也是少之又少的。
那么还有别的路径吗?有的!除了一些靠非常规的手段来获取特权,进而转身成为小地主阶级。例如趋炎附势不要道德或铤而走险不要命的。当然也不排除有辛勤劳作从而使生活富裕的,只是这类人无不是经过数代人积累起来的。
当一个王朝彻底成为趋炎附势之人和亡命之徒横行的天下之时,这个王朝的正常阶级通道就会被堵塞,这无疑又到了该洗牌重新开始的时候了!
研究历史当然不能因为不喜欢它就一字不看,也不会因为喜欢它就大唱赞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这就是研究历史的四个大框架或者说是某个时间段历史形成的主要背景。历朝历代的兴荣衰亡无不与这样的大背景有关,通过对历朝经济、文化等的对比能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从大方面来把握治、乱的原因。也只有对历史背景深入了解并知晓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某个具体的人物在这种背景下的所作所为背后的原因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