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以上的可能,打卡是救不了你的
文丨张宗超
与读者书: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比我说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今天打开手机,我才发现有一个摄影群,我从来都没鸟过,有一个理财的群我也没打开过,坦白讲,这些群都是我曾主动报名加入的。
碰巧,今天还看到有人在群里推荐了一个硬笔书写的打卡群,关于写字我是真感兴趣,并且昨晚我还和一个书法老师交流了硬笔和毛笔的书写,看到二维码,我迫不及待的点开识别,然后,返回了,我没加群。
昨天我看到有伙伴在朋友圈分享了几个群,都是置顶的,当然,有价值的群一定要学会置顶,我也一直提倡这一点,因为只要你圈子稍广一点,动不动就是几百个群,少则也有一二十。
我前些日子几乎每篇文章我都会分享到群里,现在我也几乎不做这件事了,只是偶尔会分享,我转身专注于写作本身,我发现用心写好的文章,总是有人愿意分享的。如果写的烂,写再多,分享的再多也没人鸟。
我知道不在少数的人,为了成长,生怕错过什么,见群就都忍不住加,优惠券购物群、写作群、摄影群、学习群、英语群、成长群、手绘群、读书群……好像加了群就什么都能学到一样,其实很多人只是在安慰自己罢了。
因为大家都在努力,自己也要努力,看着别人进步,自己也没办法不着急,不行动是真的不行。可我想说的是,病急也不能乱投医不是?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识到,你加了很多群、报名了很多课以及关注很多信息平台的同时,不是在为自己的成长家筹码,而是给自己的成长增加负担。
要知道这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没有原来那么集中,而是越来越被分散。前几天还看到群里有人在讨论焦虑的问题,听到其他人的成就和收获,就感觉自己好菜,好为自己的前途捉急哦~我真想来一句,什么都没开始做过,你急个毛线。
知道你为什么越来越焦虑么?知道为什么你越来越无法集中注意力了么?其一是因为你把注意力全部都放在对比和关注他人身上,而不是思考如何自我提升。
其二是因为你知道的太多,相比多年前,每个人都知道了太多的成功方式。自媒体可以红、写作可以火、知识变现可以暴富……甚至直播都可以一夜成名,所以你开始各种尝试,可问题恰恰就在于你都是浅尝辄止,所以毫无成就感,也没感觉到快乐,反而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无法集中注意力。
而上一辈功成名就的人,他们有一个优势是信息相对闭塞,所以每个人都能够有更多的注意力,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不断的深入。赶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的也火了一把,这没错。
可你要知道,有很多火到爆的人,或者靠写作、靠知识变现赚了一笔的人,都在这个领域扎根少说也有十年,而另外一是爆红的人,有不少就像流行音乐,一阵过后就没了,不是吗?
都说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都急着成长,其实我更愿意相信浮躁的是人心。
再回到注意力和打卡的问题上来,我记得四五年前,大家习惯用的搜索是百度,现如今,微信就能够实现很多信息的搜索,几年前,能开通个QQ群那得开心一个下午,一个月活跃了半年甚至更久,几乎没多大压力,现在呢?一个QQ群,不出一个月基本就可以定义为死群,哪怕是付费都很难保持活跃度。
不是群出了问题,而是群太多,信息太多,注意力不断的被稀释,都没哪个信息去鸟原来以为重要的群或者信息。报名参加一些课程也是如此,不是课程问题,而是你选择太多,把自己注意力稀释了,也大大降低了你的收获。
事实上,有很多人、很多事都在无意识的侵蚀着你的注意力,所以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稀缺,学会保护自己的注意力,而不是动不动就加那么多的群,报那么多的课,一个人的一生,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已经很好很好很好了。
回到打卡来说,有很多人加群打卡,是为了监督自己读书、早起、运动,坦白讲,我从不愿意参与打卡,我也参加过,失败了,不是不行,而是我不愿意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去做事,这也可以怪我,我会习惯的把这些事当作任务,也许你不是这样想呢?
当然,我没参与过打卡,可并不影响我每天阅读,不影响我每天些思考总结,不影响我每天写作,不影响我每天运动。
阅读、早起、运动等这些是好习惯,值得培养,但要知道,比打卡更重要的是找到做这件事的乐趣和成就感。若是没找到乐趣和成就感,打卡30天、100天都没用,打卡结束后你还是该干嘛干嘛,因为打卡做这件事对你来说,已经不是为了成长,而是为了完成任务,除非你能持续打卡10年及以上,那另当别论。
我要说的就两个重点,学会保护自己的注意力,并不是所有你觉得好的,有价值的,都能在自己身上产生价值,你需要的是集中注意力在更少的事情上。
其次就是学会在你做的事情中寻找乐趣和成就感,即便用打卡的方式开始,也要在结束前培养成自己的习惯,一旦打卡变成了任务,还不如重新开始。
能不打卡就把事给办了,其实会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