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这句话出自哪里,这句话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原文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我们现在通常只会看到前面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却很少用完整句子来理解,后面一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与前一句联系起来才能知道孔子表达的重点。
养这个字的意思是相处,而小人是指平民百姓并非现在说的小人的意思。孔子以一个男性与士大夫的视角来说这句话,其实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相处问题,二是士大夫阶层与平民百姓的相处问题,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为背景来看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后一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实是具体反映了相处之中的问题,男性与女性,士大夫与平民百姓之间的相处问题都是有共通性的:过于亲近会让你的权威在对方心里减少,你说的话也会越来越没份量,久而久之对方甚至会有越界的言行,人对未知是有好奇与尊敬的,但开始亲近熟悉后安全感就产生了,超过一定的度就会慢慢产生懈怠甚至厌恶。
太过疏远又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是不被尊重与重视的,进而胡思乱想逐渐将你认定为一个冷漠之人,对你有所怨言。
所以说这一段其实就是在讲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问题,如何保持一个合适的交往距离。只不过孔子是以一个男性与士大夫阶层的视角来说的,这其实就是所有关系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无论师生,上下级,男女朋友还是亲人等等。
另外,在孔子的时代确实普遍存在着男尊女卑的现象,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几乎没有人能跳出自己时代的局限性来谈问题,孔子的这句话按现代眼光看却有歧视妇女之嫌,这在那个时代或是正常表述,孔子虽挂有“圣人”之名,但也是后世对他的赞誉,并非代表孔子是个完人,神话孔子与贬低孔子都不是客观实事求是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