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2023年12月1日8:30—9:10授课教师:符永权老师班级:海南中学高一(7)班【听课记录】一、导入课前播放南海的相关视频,请同学在黑板上板书海水运动形式表。开始上课时,教师让同学去回顾海浪、潮汐、洋流的已学内容。接着教师展示书本58页上的案例问题,请同学解答提供范例,邀请学生分析题目,此时符老师化身助手,在电脑上对学生提出的分析进行勾画,便于记录,也便于其他同学查漏补缺,其他学生补充他人或者补充自己的内容。最后教师总结,并且鼓励学生用地理术语表达会更佳。从这个例题开展接下来的解题思路。二、教授新课(一)分析该次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符老师从四个解题角度带领学生去分析这个问题,利于学生形成多维的解题思路。1、水的收支方面2、自然与人为的视角3、天、地、人4、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在这里符老师注重的是让学生开拓思维,能够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的实例当中,而不是单纯的去解决某一个地理题目。这种有效的教学措施进行训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知识迁移:分析钱塘江大潮壮观的原因在前面案例题的分析之后,紧接着老师带领学生来到书本60页的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提示刚才的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对于学生回答不足的方面,老师不断的进行追问,不断的引导,最后来展示具体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地利,一个是天时。(三)洋流分类及成因先是对洋流概念的回顾,用具体的例子去巩固书本上所给出的概念。同时分别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解释:规模大、定向、稳定。教师让学生比较太平洋东西两侧洋流性质,并且归纳出寒暖流的特点,用具体实例去推出寒暖流的概念。在学生反复思考之后,教师用自身做例子,将自身比作暖流或寒流,老师向前走动,若自己是一股暖流,两侧处的同学温度是高还是低?若自己是一股寒流,两侧同学处的温度又是怎样?学生迅速作出应答。可见学生对洋流的概念以及分类的知识掌握的较好。进而自然的过渡到洋流的成因,为风。教师肢体语言具有直观性、解释性和交际性,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在寒暖流的理解上,符老师用这种简单易懂的方式,不仅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更使理论知识跃然纸上。(四)洋流的影响符老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为日本福岛的核污水排放,基于核污水的扩散轨迹动图,询问学生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情形?生:因为有洋流,师追问:洋流对海水有什么样的影响?1、对海洋污染的影响从视频中很显然能够看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弊端,但它是否有积极之处呢?提醒学生思考问题的正反两面的全面性,接着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利弊。师:除此之外,视频当中还提到什么?生:渔场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师:洋流对北海道渔场形成的影响是什么?生:寒暖流交汇;师追问:寒暖流交汇为什么会形成大鱼场呢?请同学们去分析思路,并且写下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为何在表层?原来是需要阳光,受光合作用,此时师生已经共同推出第一个思路: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形成大渔场。除此之外,为什么大量的鱼群集中在呢?师生共同推出第二个思路: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鱼群集中→形成大渔场。老师在黑板上展示流程图便于学生们更直观理解。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材料提出日本与美国海上贸易频繁。日本货船往返美国时间为何不同呢?这里便提到了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流与逆流的不同影响。再者符老师又举例泰坦尼克号航行路线与洋流的关系,提出为什么船会去撞冰山呢?学生很快做出回应:是海雾。这时教师进行总结。洋流对海洋航行影响主要体现在:成本+效益(速度)+安全。最后回归课堂开始时的视频,提出问题海南潭门渔民何时出海?何时返回?这个时候学生在完成本节课学习之后,便可以顺利的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五)总结老师对这堂课进行总结,这节课不仅仅是第三节海水的运动的结束,也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内容的完成。所以符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思维导图的课后作业,并给出具体要求:总字数不超过150字;要体现书本62页的要点内容;思维导图中的图不少于三幅。
海水运动听课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逆天的衡水中学,老师竟然这样安排寒假!(值得借鉴) 衡水中学的威名,稍微对教育感兴趣一点的家长应该都会听过吧。 在...
- 人们问爱因斯坦为何能在1905年提出那么多改变人类认识世界的理论,他谦虚地回答道: “并不是我很聪明,只是我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