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普通人无论什么时候买房,都是扒层皮般的不容易。现在和过去都是面临的同样的处境:房子贵,收入低,压力大。
昨天看到连岳文章是这样说的:“不是房价贵,是你自己赚的钱不够多,能力不够强!你能不能升值自己的挣钱能力?答案是能,你又特别想要房子,你可以买房子。如果你榨尽三代积蓄,还要借遍亲友,才能凑个首付,我建议还是算了。
因为什么时代,房子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拥有的。因为房价再低,也有人买不起,房价再高,也有人搬新家。要不要买房子,并不是个人经济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不停提高自己的收入?”
说的对呀!就像我们孩子高考,想不想上北大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有没有考进北大的实力和分数。
连岳说:“投资自己始终是最大的投资,你的收入,始终领先印钞速度,你一直处金字塔的上层,那么,你不必要担心房价,你什么想买,就能什么时候买。
如果你的能力很差,属于过了这点就再也买不起的,那么,错过了也别太遗憾,以后的物业税遗产税,照样能让你返贫。——相信我,政府迟早会出这些税收。
不停学习,不停努力,当一个强大的人,有本事,有自由,房价怎能吓得倒你?不停提高自身收入,才是是否买房的最佳答案!”
连叔威武!说得太棒啦!一针见血。为什么我们一买房就痛苦不堪,甚至全家老小,亲戚朋友都被打扰和惊动。就是我们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对自己的挣钱能力没有自信导致的。
02
记得20多年前,我结婚和婆婆住在一个屋檐下,虽然我们相处和谐,没有红过脸。而且婆婆生活上照顾我们更多一些。但我还盼望着能拥有自己的房子,哪怕再小再破,属于自由的空间。我买房的意识非常强烈,但我囊中羞涩就是买不起啊!
何况九十年代的年轻人结婚,几乎没有几个能买起房的。像我们本市的,就和老人挤住一起,两口子外地来的,就租房住。
我们工厂家属区原来一半是平房,厂子陆续建新房,一套几万元,可是咱兜里就几千元啊!而且工资才一百多块钱。所以几万元对我们家也是天文数字。
那年市教育局也在道外建教师楼,不限制,随便报名买,大的三居室近十万,两居室六七万。学校无房户多了去了。可是从老到少就有两人报名,原因就是都没有钱,买不起。
那天我们学校女首富(比我小一岁,婆家富有,还和我搭班)是用三角兜子拎来十万元现金的,准备上完课去交款。我头一次看着那么多钱,都给我吓傻了。
感觉比现在看一百万多得多!相当于现在看谁有一千万元的感觉,就好像是常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的高度。我们是同龄人,都是每月挣100多元的老师,家庭经济差距那时就那么大?
我们学校已婚年轻人中,不是没房子租房子的,就是有房子是住平房的。而我婆家当时是住工厂的“红眼楼”里。所以我条件还算不错的呢!
而交钱买二套的老师,学校年轻人只有她已经拥有一套一屋一厨的楼房。我们当时看她就像看天人一样(后来她很快就调到最好学校去了)。
所以说无论什么时候,只有富人有钱投资,才能越来越富。穷人啥时都没钱,有机会也没钱投资。其实现在没钱买房的人,20年前更没钱买房。感觉难度比现在还大呢?那时人们不贷款,买房付全款。
03
后来我慢慢明白了,有钱人不是会攒钱,他们是能赚钱。不提高自己的赚钱能力,只靠节俭会过攒的钱,永远攒不够买房的钱。再次强调:提高自身收入,才是是否买房的最佳答案。
一个朋友和我说:“去年就想买房,房子都选好了,就是因为没有凑齐首付最终放弃。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要怪就只能怪自己没本事,今后要努力!”能承认自己没本事,所以买不成房,这种人还是客观理性的。有的人不怨自己能力欠缺,还埋怨父母没本事呢?
连岳说:“我对房子的态度是,如果没钱,肯定不买房,如果是中产阶级,房还是要买的,如果富的流油,那也有可能根据需要不买房。总之,没钱就乖乖掏房租,有能力就算天价学区房也拿下。
好地方的房价永远都是贵的,永远都让买的人充满了压力与焦虑。贵是个筛选机制,通过房价挑选更好的新鲜血液,有远见,有行动,能承受压力,这样的人留下来了。
而经受不了这挑战的人,最后不得不退出,丧失影响力。这几乎就是一个进化测试,淘汰那些没有能力适应的人。
能在贵地立足的,都是贵人,是这些贵人,让自己贵,让自己家庭贵,让自己的城市贵。”
自己是不是贵人,掂量掂量再说。我的观点是年轻人不能保守,大胆投资房产的同时,更要下功夫投资自己,让自己不断升值!别为了买自己根本就没能力买的学区房,而把一家老小生活全部打乱,尤其是使老人过无质量的晚年生活(短期还行)。那真有点不值了。
再有所谓学区房争夺,从来都是富人及上层人物的“角逐场”。咱老百姓和人家玩不起。普通人家孩子如果不是天资出众,学习一流的话。家长“舍得一身剐”把孩子送进学校去,轻者被“忽视”,成为边缘人;重者受到“伤害”,会出现心理问题。
越是好小学攀比之风越盛行?爸开不好车的,孩子都不让你到门口接,怕同学笑话。林林总总,事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