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庶出孩子不好混
贾探春判词曰: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前面论赵姨娘、柳五儿、司棋之时,陆续已把探春形象的要点讲明。从判词可知:她是一个很精明、有能力、有抱负、有心智、善决断的优秀女子。从元妃省亲那节还知道,探春是个书法家,小楷写得极好;元春命她誊抄众才女和宝玉的诗作呈览。
说探春是才女,不只针对她的治理能力和专长爱好;更在于她的文化底蕴。前面曾说:大观园改革之时,探春新上任;其母赵姨娘谋赏不遂,即以亲情来羞辱她。此时的探春怒而不恼,对其母和众人有一番悲壮高论。探春的大意是说:
但凡我是个男人,早出了这牢坑,去外面理一番事业;到时候,自有我的一番道理。
千万别小看这几句话。
作为改革执行者的贾探春,对皇帝儒家治下等级制度的认识十分清楚;她明白,庶族出身之人处世为官的艰难。
所谓但凡我是个男儿、定到外面理一番事业之意,意思是说:家里没有庶子的份额,更不会有庶女什么事;若欲成人立业,只有到外面重新打拼天下。
所谓事业,以中国历史观照,惊天动地的鸿鹄之志与宏业、包括各种被诬陷的谋反在内,其实多是庶子或庶民出身的英才所为。俗语后来者居上,大约也包含此意。
所以断定:探春性格的主要特征应该和宝钗一样,都是大悟之后的随和;并且,探春较之宝钗更不失尊严。凤姐不住赞赏探春,正在于此。
探春的确是个才女,可惜她生逢末世,还是个庶出。儒家治下,这是要命的两个弱项:盛世用奴,一般没有才子才女什么事。盛世袭爵,更不会有庶子庶女的份额。
而末世的才子才女,却正是儒家圣贤鼓励他们去扶危济世、牺牲献身的所谓英雄人物;古儒谓之忠孝节义。真可谓上天弄人。
探春谶曲曰: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此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结合谶图观照:探春的命运是远嫁他乡,像断线的风筝一样飘向远方。从此她与亲人分居两地,遥遥相思。
欲明探春形象,先来分辨远嫁的悲剧意义才能完全明确。中国历史和文学史,有许多令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优秀美丽女子如王昭君、蔡文姬、文成公主等等;类似的还有褒姒、西施之流。
讨论探春形象之所以要提起她们,是因为读《红楼梦》时,一想到探春,就想起王昭君;一想起探春远嫁,就想起昭君出塞。
二、和番:汉家制度诚堪叹
五十回薛宝琴作《青冢怀古》诗,是对西汉末年昭君出塞远嫁和番、最终长眠西域黑水河畔的感慨。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先译成白话如下:
黑河之水漫漫悲伤呜咽,似乎已经不愿意再向前奔流;
美丽昭君于塞外寒风中拨动琵琶冰弦,时时幽怨恨愁。
大汉王朝利用美女联姻外番求稳的国策,真塔麻英明,
空享国家俸禄的公侯将相,后世永远为你们感到害羞。
宝琴诗的寓意,照映在于红楼故事中,即是探春远嫁。
但历来的史学道德家粉饰太平,对昭君出塞不断歌颂,无视和番的残酷和本质意义。曹雪芹塑造探春形象,借薛宝琴之笔重新审视史上远嫁和番之举,才使人耳目一新。
欲辨探春远嫁的本质悲剧意义,先来看唐末诗人李山甫的两首诗:七律《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和七绝《代崇徽公主意》。
七律
一拓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藓几经秋。
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
寒雨洗来香已尽,澹烟笼著恨长留。
可怜汾水知人意,旁与吞声未忍休。
七绝
金钗坠地鬓堆云,自别朝阳帝岂闻。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李山甫,唐末唐懿宗时代诗人。他生于唐末乱世又兼功名未成,明确的身世信息也没留下。幸而后世记有不少他立意奇伟的诗作,使其青史不虚。
李山甫身世不详,从其诗作寓旨大气风格、以及关怀天下苍生的大爱情愫观照,他与李商隐风格相似。
故而推测:他应该也是大唐李氏庶出一支远脉,不幸上了儒家忠孝节烈的大当,为大唐江山的衰微而屡发悲音。
李山甫诗中的崇徽公主,是唐代宗朝将军仆固怀恩之女。仆固怀恩,曾于安史之乱时功勋卓著,女儿被唐代宗李豫收养宫内;后被册封为崇徽公主,嫁于塞北回鹘部和番。
如此看来,崇徽公主是个只有其名而无其实的外姓庶出公主无疑。回鹘,今之维吾尔族先祖。安史之乱后,经肃宗、代宗两朝折腾,大唐国运衰败,已无力与北部塞外各蛮夷部国开战,只能和番求安。
所谓和番,原是大汉统治者在军事失败、国防有患、外交无力之时发明的大一统妙法。通俗地说:就是从皇家选取一个绝色的美女公主,嫁与番王去结亲。两王联姻结了亲、就是一家人,于是乎天下太平。
自汉以后,当局如在军事失败或国防无策之时,就想起女人和婚姻两件法宝;以联姻之法求得安定与长生。细察二十四史,各朝皇帝王公将相之间,几乎全是姻亲,尤以汉唐为甚。
真是可惜,皇帝和儒家都失算了:中国王朝的不断兴灭,不幸又成为和番联姻失败的可悲铁证。
先不论和番究竟是否具有叫国家统一、让百姓安生的宏旨;以通常思路,果真如此大义,牺牲几个美女又算什么?比起牺牲百万将士的性命毕竟划算。何况在皇帝的后宫,有那么多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美丽女子。
如果真的从皇帝后宫挑选美女和番,相对于跌入火坑的宫女来说,又是何等幸运。而蛮夷的番王也不是太好糊弄,他们不要普通宫女。番王多以胜利者的姿态,向当局索要具有皇家血统的公主或郡主;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当局做为一个失败者求和的诚意。
但皇帝和王爷,又舍不得让自家姐妹或女儿到一去不复返的蛮荒之地去做一个所谓的王妃。他们会在奴才团队里挑选优秀女子认作干女儿、赐以公主身份,再去番国做王妃和番,以求政局的暂时稳定。
读者可能沉浸在《红楼梦》凄美香艳的爱情故事里而忽略了和番的艰难,加之后四十回有高鹗编撰出另一个探春远嫁、又能回来省亲的美好故事,令人更加无法识别和番的残酷。
高鹗的真实意图,就是想为失败的当局。拉起一块遮羞布来迷惑读者的眼睛,最终蒙掉原著之旨。
三、庶出才女去和番
贾探春的最终命运,和中国历史兴替之际的许多美女才女一样,就是做了一个和番的王妃。
可以推断:秦可卿死掉后,当贾家依靠元妃在前期政治角逐中失败、眼看要遭受政敌打击;所幸正当此时,当局在一次外交角斗或对外军事斗争中失败;正需要物色一个奴才的女儿做为公主去和番;就这样,探春被已处于危险之中的贾府贡献出去而免遭打击。
贾府,向当局主子贡献了一个优秀的庶出女子;当局,向番国贡献了一个名义上的美丽多才公主。他们各取所需,都求得暂时的安宁和稳定。
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此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似如探春这样的王妃,究其根本,与历史上和番的美女一样,其实是失败者向胜利者所纳的贡品。乱世之中,性质与和番美女近似的如褒姒、西施、文姬之流,其实都形同商品。
褒姒,是褒国战败之后被失败当局送给周天子为妃、才得以安宁偷生。西施,是被失败的勾践送给胜利者夫差为姬、才得以苟延残喘。
蔡文姬,表面算是比较幸运的乱世才女。离乱之中,她因才华美貌所幸被一个小番王宠爱并建立小家庭;但有个一直惦记她、关爱她、怜惜她才气的大汉曹丞相,最终以汉威向番王施压,又使文姬历尽曲折得以回归故里。
蔡文姬的回归,虽然完成了一个据说是拯救汉文化的壮举,但却使她失去了与小番王重新组建的小家庭恩爱。
乱世中的才女,饱受离伤之痛,却多被后世道德家或不断歌颂、或骂为祸国妖孽。
中国历史上,除了我们知道的昭君、文成之外,究竟还有多少和番的女子?这笔细帐恐怕一时难以算得。
令人纳闷的是,此时男人都在干嘛?
别的不论,仅贾府就有两位袭爵受勋的二品、三品威烈将军即贾赦和贾珍;当局用民脂民膏一定还豢养着庞大的军队,此时军队又做何用?
政治、军事与婚姻,它们之间并不相干。于人本意识而论,把婚姻与政治扯在一起,已经十分荒唐;而和番还要把婚姻与军事国防牵连,把女子送给敌国换得稳定,那就不仅仅是可悲可怜,实是可恨可耻。
中国历史上,应该有许多如同探春一样的优秀女子,她们不幸生逢儒家治下的乱世末世,就必须要用自己的婚姻和幸福,做出牺牲去当和番的所谓王妃,以换得所谓大局统一稳定。
她们都如同被放飞到天空的风筝一样,看似高高在上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是沉是浮。更加尴尬的是,她们的牺牲和悲剧命运几乎无人关注,却被历代道德家形形色色的文字和图画歌颂传唱。
谁陈帝子和番策?
我是男儿为国羞。
李山甫,大唐末世一个忧患型学人,他能体会到人生与生命意义于乱世末世之中的无奈。
曹雪芹,优秀的思想型文学家,他看透了中国历史和文学史的虚伪与浮华,才借宝玉之口大骂那些空享膏脂的国贼禄蠹;并为史上像探春一样被远嫁番国、还不知姓名的优秀女子翻案竖碑,为她们鸣冤叫屈。
遣妾一身安社稷,
不知何处用将军?
李山甫问得极好、问得极妙。如果以美女和番能够安定社稷;那么,还用大量民脂民膏,豢养那么庞大的军队和将军又做何贵干?
真是荒唐。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论贾氏四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