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我又一次的拖延写读书笔记,这个问题已经多次出现了,为了补上还要去打乱自己现有的事情,拖延了还是要写,这个病很严重,今天立一个Flag,在周六的日子里就完成读书笔记。
作者是日本人,森川亮,LINE株式会社的前任CEO。一个追求按自己喜好去选择工作,即便是降薪再降薪,只要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自由发挥自己才华 就会毅然去做的人。在公司负债的背景下,短短19个月就创下全球用户突破一亿人的传奇纪录。也在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期,选择舍弃成功,离开舒适区,遵循自己的追求新鲜事物的准则,去探索一个全新的领域,创立女性杂志在线影音服务平台C Channel。
本书的核心观点:抓住本质,精简一切
看完此书,就谈谈对自己工作的上的一些想法
工作不再以赚钱为目的,置身于能实际感受到成长的场所,一切以提升自身的价值为目标
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追求高工资 高回报是极大多数的求职者的目标
书中说企业如以利润为目标是危险的,企业的存在是为了给社会创造价值,除此无他,创造价值的公司才会被需要,利润自会伴随而来,能让人甘愿掏钱的东西才会长盛不衰。为此,相比利润我们更要专注于创造价值。都应当致力于提高用户的满足感。
个人如果只以挣钱为目标也是危险的,时刻要以提升自身价值为目标,自身有能力自会有企业高薪聘请。提升自己的价值的过程是艰难而愉悦的,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懈怠,不推脱,不害怕,勇敢的面对他,找到问题的原因,通过自身努力积极的充电,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每做一项实践增加一项技能,就是提升一份价值。要实现并不容易,艰苦卓绝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价值高的人永远是对口行业里的企业渴求的。
金钱与名誉对人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一旦得到了金钱与名誉,就会心满意足,就会想方设法去维持它们。其结果是,我们无法再进行新的挑战,很难再提升自己,继续成长,然后就会紧抓着高于自身市场价值的金钱与名誉不放。其结果就是成了被社会淘汰的人。
很多人如果在一家还不错的企业,有稳定的薪资,稳定的生活,在自己人生的舒适区,如果没有外界的压力是很难跳出来的,缺少逼迫也很少有主动成长,
优秀的人从不察言观色,只要“做好工作”
生活和工作中主次的重点很多时候是颠倒的,太关注他人的感受,看领导眼色行事,太看重同事的看法而委屈自己,隐藏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的原则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所有工作的重点是以出色的完成工作为目标,做出好产品,取悦用户,而不是搞好员工关系,取悦上司,不害怕冲突,不逃避矛盾,抱着做好工作的心态去做事,指纯粹的追求用户需求,才能做出更好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追求自己觉得“好”、觉得“有趣”的事。他们不“放弃”,不“忍耐”。才能保有孩提时代的灵性吧。这些人磨炼技艺的欲望比别人强一倍。他们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所以半瓶子晃荡的技术无法令他们满足。所以,无须旁人多言他们也会努力。世间扼杀自身感性的年轻人正在增加,
不与他人做竞争,只跟自己比,每个人的工作不同,经历和技能也不一样,不需要跟他人作对比,只看重自己与之前的自己的进步成长在哪里,自己当前的任务最需要关注什么,自己有什么,有哪些不足,有哪些是需要及时提升的。
缺乏干劲的人没资格做职场中人
自己学习、自己行动起来,缺少这种意识的人做不了需要承担责任的工作,更别说创造新事物了。有干劲的人聚集一处,时而互相碰撞,同时向同事之间输送“好东西”——才是与同事相处的正确姿态。是希望别人来提升自己士气的人会拖优秀员工的后腿,自己永远处于被动 那一方,一个能让优秀人才不被无用的杂务缠身、迅速投入工作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公司不需要一个既创造不出价值还会拖优秀人才后腿的员工。士气不是公司或上司的问题,而是员工个人的问题。说起来,热带大草原的野生动物会想什么“最近提不起士气来”吗?它们不可能这么想。它们只知道拼命地生存。在公司里工作也是如此,
不需要“构想”,不“计划”——与其预测未来,不如专注于眼前的事
很多次面试都被问到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我知道我现在做的什么,我还想继续做着一份工作,
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事。所以,我觉得很难把不知道的东西书面化,互联网世界的变化实在太快。就算是几个月后的事都很难准确预测。把不知道的很难说清楚,画个大饼随着新东西出来,反应慢上那么一两拍,还要劳神重新画饼,给自己立的长期计划可能会因为工作,行业,身边的事情而改变。不给自己画大饼,不给自己立长期的计划,想在这个激变的时代中生存下去,最关键的一点是自己要迅速改变。硬是制造一个阻碍自身变化的东西,我并不认为有何意义。预测不可能知晓的未来,不如先集中精力应对“眼前”的需求,并保持敏锐的神经,不断观察这项需求是否有变化的征兆。这比构想和计划更重要。
集中精力,切实地去满足工作中当下所感受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