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完这本书,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那淳朴的民风,细细读来,如小溪般潺潺流过心头让人内心平静,忍俊不禁的向往;
沈老的作品总有安静的力量,带着些从容娓娓道来,带着些忧伤无可言喻。这安静就如边城岁月那朴素的故事在乡间河道刻画传说,只是那力量在你我的心扉中点拨幽情,酝酿苦笑,或者给予噩梦,末了在勇气和信心的相随下,执着相对。
那悠远绵长的思念从“茶峒”这地方寄托到远方,带着月光的素白,闻着杜鹃的悲哀,微雨红尘中,慢慢的,慢慢的,淡如烟雾。
这份思念可能在翠翠的童年时光中就深刻烙印,我的父母亲,他们在何方?为何我的生活记忆没有他们的拼凑。从牙牙学语到踽踽独行,那位老者静静地静静地守候着我生活的所有。文中说他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倾尽所有,却在未知中感受迷茫,这是被生活所欺,还是被自己所累。老者与翠翠的父母在相互“交流”中走向生命的沼泽,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应当无人可以阻拦,多么懦弱,多么辜负,这一生的放荡不羁还有年华,还有责任,还有患难之后的珍重。懂事的翠翠不争不闹,在心底间徘徊着无关陪伴,无关容颜,只带着血脉相连的思念,微笑着童年的点点滴滴。
在那小小的边城中,上至富甲一方的船总顺顺,下至街边卖肉的摊主,每个人自有他内心的法则、自有他对善的定义对善的定义;
老船夫对于善的“固执”更是像一道光照在了整座城市,照进了每个人心中;真如书中所描写的那样:
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
他自由内心的准则与价值。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翠翠作为他的孙女,常伴老人身边,老人那道善的光芒无疑是灯塔般的存在正如文中描写的那样:
船傍岸后,人陆续上了岸,妇人从身上摸出一把铜子,塞到翠翠手中,就走了。翠翠当时竟忘了祖父的规矩,也不说道谢,也不把钱退还,只望着这一行人中那个女孩子身后发痴。一行人正将翻过小山时,翠翠忽又忙匆匆的追上去,在山头上把钱还给那妇人。那妇人说:“这是送你的!”翠翠不说什么,只微笑把头尽摇,表示不能接受,且不等妇人来得及说第二句话,就很快的向自己渡船边跑去了。
翠翠或许因羡慕与嫉妒暂忘了爷爷教的规则,但却没有忘记来自爷爷那到光辉之下善良的本性
或许善本身就不需要多美词去表达,它发自人的内心,自然而然,从不需要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