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马上要到了,你们老家除了放烟花之外,还有哪些与众不同而又有趣好玩的风俗呢?我们鲁西南人杰地灵、民风淳朴,那里的人们勤劳朴实,性格爽朗。每当元宵节来临之际,村子里的壮小伙子们,忙着准备着甩花篮。
在上个世纪没有电影、电视、录音机、收音机、更不会有手机电脑的日子里,乐天派的人们平时听文化人念个闲书(三侠五义之类小说),打个拳(我们叫拉架子),唱个戏儿。等到节日来临,又有不用的活动。庙会时唱大戏、打狮子。这些虽然热闹,却也普通。比较有特色的就是甩花篮了。它是我们那里全村老少狂欢的节目。
有一种播种麦子用到的工具名叫墩麦籽,形状像大号的算盘珠,车轮大小,石头做的。青壮年们把它搬到足够空旷的地方,拿铁锨在地上挖坑,把墩麦籽平放里面,埋半截,露出中间的洞。再找根长长的木棍,一头插入洞中,另一头拴住根长绳。长绳的另一端是一个铁花篮。铁花篮像篮球那么大,里面装上木炭、硫磺、碎铁屑、碎铜屑。把木炭点燃,一个青年人双手抱住树立的木棍,顺着一个方向摇动,绳子带动铁花篮在空中盘旋。带起的风吹着点燃的木炭,烧的越来越旺,铁花篮变成火球,在空中画着红红的园圈。周围的人们放松的交谈着。
摇这东西是个体力活,每过段时间就会换个人儿。他们配合的很默契,手里稍慢的空档,伙伴们钻进来,替下的人有钻出去。换个两三次,摇动的人喊到时候了,这时换个休息透露的大汉。见伙伴们清理现场,留足空地,铆足了劲,使劲狠甩,铁栏子内的碎木炭、铁屑、铜屑、硫磺等呼啸而出!霎时间,红的、黄的、白的、绿的,漫空飞扬,精彩纷呈。
原本伸着头向前看的小孩子们,兴奋的叫着笑着向后躲闪,人群像海浪一样向外散开,直到感觉足够安全了方才止住。壮汉们看到欢快向后退的人群,倍有成就感,越发兴奋,帅的更加卖力!
十几分钟过后,几经发泄,已经筋疲力尽,铁篮内已经空空如也,停下来稍事休息。人群也逐渐的平静下来,互相聊天儿,静等小伙子们的下一轮的表演。
有时候,人们玩的起劲,一天两天不过瘾,连续十天半月有的是。后来电影电视,走进人的生活,再也没人期盼元宵节的甩花篮。年岁多了,再没人知道当年的场景。前些年,又有几个上岁数的老人念叨,几个小青年摩拳擦掌试一试,稀疏十来人围观,表演者观众,都是玩的索然无味,过了那次,估计再也没人想去甩花篮。再过几年,没人知道世上还曾经有过这么一个风俗活动。
它精彩刺激,更多的是危险,对人的体力要求极高,电影电视的出现,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都是它消失的原因吧!年代太过久远,这项风俗活动的当事人们,早已逐渐谢幕。我也只是时常从老一辈人们口中听到的,仅见过唯一一次怀旧式的表演,终将曲终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