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宝黛的爱情故事,却不知道宝黛的爱情结局;知道了香菱的坎坷命运,却不知道世人的苦难;知道了贾府曾经富贵,却不知道它最终的衰落,大约《红楼梦》是读不完的。读一部作者用过太多心的作品,应该是一段一段、一句一句,甚至是一字一字的读,因为作者的字句斟酌,给了每一个字不菲的价值,《红楼梦》正是这样一部文学作品。笔者打算抛开《红楼梦》的主线,谈一点旁枝末节的东西,用心爱喜红楼的读者或许曾经关注过,因此我期待我的分享能得到更多不同的回应,一起探讨这个情节里面的奇妙的东西。
这是一篇关于甄英莲的文章,要讲的不是香菱论诗,也并非她被夏金桂折磨而亡的结局,恰恰是她的生命最饱和、最幸福的那一段时间。《红楼梦》里的悲剧太多了,是不是我们该思考这份悲剧来自何处?一日甄士隐抱着英莲去街上游玩,陪同者霍起。每至一处,行人纷纷为甄士隐让路,游至十里街,正是一个和尚临时用桌椅搭建起来的法场,众人向和尚旁边的钵盂中投掷钢钱,甄士隐便拿出两个钢钱放入英莲的手中,路人兴致勃勃的看起来甄家父母。
英莲抛出第一个钢钱,落到了支撑着桌椅的泥土上。一旁的人群发出了笑声。
英莲抛出第二个,碰到桌子上停住。一旁的人群又发出了笑声。
两枚钢钱全部没有投中,甄士隐便拿出一两银子放到桌子上离开。这个做法的和尚并不是旁人,而是我们常提到的一僧一道中的赖头和尚。一个年幼的小姑娘投钢钱没有中,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大概我们小时候也玩过投硬币、飞镖、或者地摊旁边用竹圈套东西的游戏,中的是少数、不中的是大多数。每每不中,人们也会发笑。作者大约好像只是写了一个很日常化的事情,但是你会不会想到大概英莲两枚钢钱都没有中和尚的钵盂,是她命运的预兆?人群中的笑声,是作者对世人的讽刺?
《红楼梦》的写作中,最多的就是日常化的写作。有的时候你觉得很精彩,但是仔细去品读的时候发现作者只是在叙述日常,并没有刻意的去制造什么喜剧冲突。譬如黛玉葬花,那日正值芒种节,林黛玉的个性本就独特,她自然不会像别的姑娘一样在大观园中游荡,便要做一些特别的事,于是她葬花的行为,成了《红楼梦》中人人赞叹的行为艺术。
我们会怀疑英莲没有中钵盂,是一种预兆。但假若她投中了,命运又会改变吗?当然不会。路人对投中钢钱的英莲又做如何反应?大概除了笑声会讲甄老爷的千金真是厉害!可见不管中与不中,英莲的命运不会改变,众人的反应不会改变。那么作者写这一段的意义是什么?
人群为什么会颇有兴趣额看甄士隐父母,只是因为甄士隐当时是地方的富甲。后来甄宅被烧毁之后,连岳父也看不起他。可见如果我们把甄士隐和英莲投掷钢钱的情节放在,甄宅被烧之后,人群便不会有笑声。
我们这个世上的一切东西,他都是随着种种条件随时诞生或者死亡的。并且这些东西都是很抽象的,譬如:人群的笑声、人群的位置、人群的情绪、甚至是人群的大小。
一个很好的人,要么是远离人群的,要么是引领人群的,千万不能够成为人群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