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我国近代史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她也有很多和其他近代史主角不同的地方。不用分析我们就知道,她最不同的地方就是她是个女的。而且我们还可以由她连想出很多事情,比如说慈禧霸权,守旧与变革,等等。
我们先来看看她的出生背景吧。慈禧:原名叶赫那拉•玉兰。个性强,聪慧过人。1851年,16岁的慈禧就被咸丰帝选中,飞一般的成为了贵妃。在这个时期,大清也被迫签了屈辱的天津条约。但是慈禧对这个条约的看法和其她的贵妃大有不同,因为她非常有学识,并且也很有个性,所以就不会像普通贵妃一样,对治理这方面的什么都不管。她和当时的男的一样,也对政治有兴趣,这也是她和其她贵妃源头上的不同。在天津条约过后,大清又签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由于多次被欺负,咸丰帝也就不想活了。当时慈禧又被封为了太后,不过没过多久,咸丰帝也就真的去世了。慈禧年仅六岁的儿子就上了位,当时的慈禧就成为了一个26岁的寡妇。
那么这时的慈禧该何去何从呢?第一种选择,和咸丰帝一样,摆烂了,啥也不管,反正都已经这样了。不过想了想,这又并不成立。因为她那个年仅六岁的儿子才刚继位,有那么多人虎视眈眈的想要越位,所以她一定要掌握好自己的权利来保护自己的儿子。而且如果自己又很悠闲,那么就很容易受到旁落,没准儿哪天就死了。所以她要利用好当时太后的权利,一定要有所作为,让权力掌握在她的手中。
那么如何才能让权力掌握在她自己的手里呢?光靠自己一个人是不行的,一定是需要大臣们的帮助。但是咋一看,哪个大臣好像都没有实力,有实力的话,大清也不会沦落成现在这样了,所以大臣们是不怎么靠谱的。那么也就只有靠慈禧自己了。她要和他们大干一场,要夺权。与其把命运交给别人,不如交给自己。没想到第一次干这种事的慈禧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把权力掌握在她的手中了,虽然她的手法非常的极端,但是她至少成功的夺权了。这也真是令人惊叹,因为慈禧是一个太后,按常理,应该没有大臣们的夺权能力强。但是没想到她第一次尝试,就这么的让人惊叹,这也预定着,她以后绝对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太后。
就这样,慈禧成功的把权力夺了回来。虽然她夺权成功了,但是之后的路并不好走,因为夺权后还要掌权,也就是如何可以更好地治理着她所掌握的大权。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连咸丰帝都感到绝望的大清,她一个太后,才26岁,一点都不了解掌权,所以对她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她应该如何应对内忧外患的呢?首先她面临着第一个问题:现在权利都在她手上,肯定是需要分配一些权力给大臣们的。虽然最终的裁决在慈禧手里,但是她一点都不擅长国家的治理,毕竟也是第一次。但是她又不能一直试错,大清经不起,承受不了几次试错可能就会灭亡了。所以她需要把一些权力分配给一些有头脑的人。那么她可以分配给哪些人呢?第一种:恭亲王,第二种:外戚,第三种:汉人精英。把权力给恭亲王,他们可能会反,但又不能不给他们权利,毕竟人家也立了大功了。外戚倒是不会背叛,非常的忠诚。但是并不怎么有才。汉人精英非常有才,但也有可能会夺权,当时又有那么多人造反,万一他们又加入,那么本弱的大清可能就会立马灭亡。最终慈禧太后,为了国家着想,为了让大清有提升。于是没有重用外戚,而是使用恭亲王和汉人精英。于是君臣上下同心,打败了正在造反的太平天国,使大清再度盛世。慈禧成功的拯救了正要沦丧的的大清。
1865年,慈禧罢免恭亲王,由于慈禧的权力,恭亲王只能服。慈禧开始面对周围的列强,可是慈禧发现她周围的列强都太强了,西方国家打都打不过,这可不行。这时,恭亲王就开始变革了,恭亲王主张学习西方算学,学习那些强国,让自己的国家变强。但是另一方矮仁并不赞同,他主张不应该学习西方,因为他觉得国强在人心而不在技艺。应该继续传扬,坚守大清的文化。那么现在的慈禧就又面临了一个抉择,到底是应该向恭亲王那样去师夷,学习西方,还是应该继续坚守仁义呢?虽然慈禧罢免了恭亲王,如果再用恭亲王的变法的话,就会显得她的权力没有那么重要。但是事实证明:清朝当时确实没有西方列强厉害。所以慈禧还是选择学习西方人,改变大清。要先学习西方,然后再坚守仁义之道,不然很容易就会被灭了。于是她开始继续发图自强。她派了一批大清的儿童,去美国进行留学。在这期间,光绪上位,皇位开始频繁更替。
就在这时,日本开始想要讨伐大清,想要从海上进行攻击。与此同时,英国与沙俄也支持阿古柏侵入新疆,建立一个独立的王国。也就是说,有一批日本人正在海上向大清进行攻击。而有一群西方国家,想要侵入新疆,让新疆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当时大清的经济实力并不强,需要在海防和陆防中进行取舍。到底应该加强海防,还是加强陆防呢?看土地的话,确实是陆地损失会更多一些,毕竟新疆也是一个不小的地方。而且海防需要的财力会更多,不如陆防的性价比高。当我们进一步推测时,就会发现,如果不妨新疆的话,新疆就没了,新疆没了,蒙古就没了,蒙古没了,首都可能会被打。这样很可能会导致大清灭亡。这肯定不行。所以慈禧决定还是先不海防,对那些海上的军队就只能妥协了。那么这次的陆防是否成功了呢?当时管理陆防的是左宗棠。慈禧一共给了左宗棠5200余万元,只是为了加强新疆那边的陆军。慈禧也可谓是下了血本。当然,左宗棠也不负众望,成功地收复了新疆。
1884年,慈禧50大寿,对恭亲王进行了改组。1888年,有了北洋海军。1889年,慈禧开始计划晚年了,因为她的60大寿需要准备钱财。毕竟她为大清奔波了这么多年,60大寿还是有必要庆祝一下的。要庆祝就需要钱,那么60大寿需要的钱从哪里借呢?当时的海军衙门有不少的经费,借用一下应该没问题吧。虽然海军非常的重要,但是慈禧为大清做了那么多,现在连法国都只能和它打为平手。实力非常强,而且有那么多线,借用一下应该可以吧?而且更重要的是,海军总监李鸿章是一个汉人,给汉人那么多钱和权力。汉人有可能会造反呀,所以要有一些防备心理。这样想着,慈禧就借用了一些,不过借的倒是挺多。而当时的北洋海军竟然开始不做船了。就在慈溪60大寿时,不幸又降临了。日本刚刚好在慈禧60大寿这天打了过来。开始攻击海军,没想到北洋舰队竟然全军覆没!损失了整整200,000,000,也是当时大清损失非常非常惨重的一次。就这样,大清不但钱没了,就连慈禧的60大寿的生日也没过好。真是太不幸了!
最屈辱大清的就是连日本这个小不点,竟然打败了堂堂大清!别忘了之前大清可是和法国打都打了平手的。所以慈禧决定要改革,一定要变法,不然大清很快就会灭亡的。康有为支持的变法非常合理,慈禧是否会支持他的变法呢?慈禧非常不赞同,也非常的气愤。因为康有为变法中有一条,就是让慈禧放弃她所拣选的官员,然后让汉人当官。慈禧不可能就这么放弃她的权利和官员。于是本来是归政的慈禧还是出手了。没想到一向听话的光绪,竟然反对慈禧,所以慈禧就软禁了他。就在这时,周围的列强想要慈禧继续归政,慈禧非常的生气,于是由于愤怒又发起了战争。可惜的是,大清因为之前的损失,又打败了,而那些列强马上就要打到北京了。事后,她整整赔款了这些西方列强450,000,000两白银,这也非常的屈辱大清,并且还签了《辛丑条约》。
那么此时的慈禧该如何与列强相处呢?慈禧态度大变,要和他们好好相处。不然就很容易被打,而且要打也打不过呀。所以慈禧就要讨好列强,这就需要慈禧给列强更多的特权,努力的博取列强好感,这就有了“慈禧变法”。
在这时慈禧的一生已经进入了老年阶段,很快就去世了。真是漫长的一生啊!那么慈禧到底是拯救了大清,还是害了大清呢?慈禧一开始掌权,挽救了大清。因为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大清,摇摇欲坠的大清,慈禧靠她的实力带着大清从开始连咸丰帝都觉得没救了的时期,被西方国家屈辱着签《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时期,到后来连法国都只能和他们打个平手。慈禧为清朝做了很多事,比如说加强了陆军,海军,把大清从内忧外患的局面救了出来。如果没有慈禧,大清可能早都亡了。
可惜的是,慈禧喜欢霸权。因为她非常的恋权,不希望给任何其他人权利,只希望把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不是只想着为大清付出,还有自己的私心,想要霸权的愿望。这就是后来大清为了办她的60大寿,引来了日本的攻击。也是大清从可以和法国打成平手的时期,落到了连日本都打不过的地步。而且在开始,她的选择标准完全是出于拯救国家,但后来她的选择标准就变成了是否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利。就比如说康有为想要变法,但是慈禧并没有答应,这是因为如果答应了,自己的权利就会削弱。所以这也是导致大清到达最后这样的局面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点就是因为慈禧是一个太后,是一个女的,所以她需要久居深宫,这样她就看不到外界的世界,目光自然就比较短浅,也就是这个原因使她无法做出像那些皇帝们一样可以扭转中西大局的战略大决则或者决断。无法在关键时刻扭转局面,所以才导致了最后的结局。
慈禧的时代结束了,袁世凯也渐渐的引入了我们的眼中,那么掌握着重兵的袁世凯,又会给大清带来怎样的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