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朋友回到乡下,盖了一所房子,平时搞搞摄影,晒一晒田园风光,还自夸是最美山居。
真的最美吗?早在一千多年前,陶渊明归隐南山时,用低配的相机拍出了不朽的作品——《桃花源记》。
老陶饿着肚子搞摄影,承前启后,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田园摄影,同时还为后世树立了一座高峰。
先来看一组作品,他对自己的“南山别墅”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拍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自恋的老陶有时还自拍。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不仅如此,他还将摄影艺术上升到了探求哲理的层面。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对艺术的敏锐嗅觉,让他觉得拍摄角度太单一,只有肉眼可视的外景,缺少家的温暖,于是又补发了一组《归去来兮辞》。
我有一所房子,抬头就能看见美丽的南山。
小儿每天在门前迎接我回来,为我准备好了最爱喝的酒。
喝美了趴在窗台吹吹风,白云都为我停留。
房子虽然小点,但能使我感到平静与祥和。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宋代有一个叫李格非的国家干部,特别喜欢陶渊明的作品,办公室挂着,床头贴着,书房摆着,如果不是朋友劝阻,他也挂冠而去,过上了田园的生活了。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给女儿取名清照,字易安。
老陶不愧为田园摄影第一人,我们欠他一个普利策奖。
二
陶渊明的“山居别墅”已在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闪耀了很多年,但这股摄影风还在持续刮着,有时很强,有时很弱,刮过唐宋,吹过明清,直到今天。
这期间,涌现出一大批摄影师和优秀作品。
紧随其后是“山中宰相”陶弘景,他的一组作品曝光后,稀里糊涂成为了挑战陶渊明的选手,引发了公众一段时间的热议。
有人说:“陶渊明垄断封面这么多年了,也该换一换了。”
也有人说“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我觉得小陶好委屈:
“谁在后面踹了我一脚,我特么是一个山水摄影师好不好?”
很多人对陶弘景可能不太熟悉,他和陶渊明什么关系?没关系,都姓陶而已。
回顾一下中学语文课本,有一篇《答谢中书书》就是他的作品。全文不长,记录在下。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是他寄给朋友谢中书的一组山居照片,有山水,有松竹,有花果,有鸟兽,阴晴变化,四季更替,就差一幅对联——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广厦千间,不如山中醉卧,皇帝来约,不如天地遨游。意思是告诉朋友,这里才是人间仙境,不来你会后悔的!
小陶的这次挑战成功了吗?很可惜,失败了。但这次挑战不足以证明老陶的地位是不可以撼动的。
三
时间到了唐朝,这是一个名家辈出的时代,老陶即将面临的挑战,让他如坐针毡。
一时间,大唐第一田园摄影师孟浩然的名字甚嚣尘上。
张九龄:“孟老弟,属于你的时代到了,搏一下吧!”
李白兴奋地跑过来:“孟大哥,我挺你。”
“成了,可以赢得一世美名,有可能被特聘为皇家御用摄影师;败了,山林为伴,一辈子只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正当老陶犹豫不决时,一个消息传来,才使他下定最后的决心。
“孟老师,你的好朋友王维又得奖了。”
王维是老孟的铁哥们,一个的兴趣广泛的摄影师,自从考上了皇家摄影师学院后,佳作连连,风头日盛。
一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帮他拿下了年度送别风最佳摄影奖;“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拿下年度咏物风最佳摄影奖;跑到边疆慰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拿下了年度边塞风最佳摄影奖。
这些还不够,他又将胶圈伸向了田园,不停的按下快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获奖,“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获奖,“清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获奖。
拿下这几个奖,距离田园风摄影的桂冠还差一小步,名气已和老孟不分伯仲。
老孟终于不再淡定,其他的不争也罢,如果连“当代陶渊明”的称号也保不住,对得起自己手中的单反吗?是时候出手了。
几天后,一个厚厚的信封放到了摄影大赛评选组的桌上。
评委刚打开,乡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有青山绿水,有花粉酒香,似乎还有一股鸡粪的味道。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评委组啧啧称赞,自渊明以来,从未见过这样的拍摄手法,朴实无华、清新脱俗,没有经过任何技术处理,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突然一个评委惊呼起来,手里捏着另外四张照片,有些颤抖,其他的评委围了过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奇迹,奇迹,这一定是借上帝之手,完成这最惊艳的一拍,化普通为神奇,与日月同辉。必须上课本,让孩子从小就记住他,好的作品就该代代传承。”
老孟顺利登上了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校园里课堂上不再只有李白的名字。一夜间名声大噪,风流天下闻。
正当他手持绿玉杖,开始全国巡展时,好兄弟王维黑了他一下。王维向媒体正式发布了自己的最新作品——《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孟老师,王老师又来挑战你了!看,这组作品还不错呢!”
老孟看了看,强做微笑,其实看第一眼时,就惊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再晚出手两天,最佳田园摄影师的位子肯定被这小子抢去了。”
四
如果说唐朝是摄影界的珠穆朗玛,那宋朝就是摄影界的乔戈里峰。
苏舜钦,梅尧臣,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田园风摄影师,偶然为之,也能玩出新高度。
林和靖凭借着“梅妻鹤子”的营销模式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图打出了一点知名度。
放眼整个宋朝,能站在田园摄影的峰顶和老孟、王维比肩的人只有一个人——范成大。
“范老师,请展示一下你优秀的摄影作品吧。”
“对不起,没有。”
“哦!那你用什么来参赛呢?”
“我只有一部纪录片,叫《田园四时杂兴》。”
“比赛是公开、公平、公正的,让大家先一起来看看吧!”
现场安静下来,从春日“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看到夏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从秋日“杞菊垂珠滴露红,两蛩相应语莎丛。”看到冬日“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更有田间的百姓不辞辛苦,赶在大雨来临前“吉日初开种稻包”,绿苗新成,春蚕吐丝,却有“大耆催税急于飞”,无奈的“小妇连宵上绢机”。终于熬到了丰收的季节,粮食刚入仓,甚至一顿饱饭还没吃上,“半偿私债半输官”,可是伟大的劳动人民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不断地寻找生活的乐趣,“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灯光亮起,范成大走上台,聚光灯照在他身上,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每个人的眼眶里都闪着泪光,是被民生之多艰所触动?还是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的态度所感动?
组委会给他的肯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时刻关注民生的田园摄影师。
五
元朝很少有人搞摄影,都跑去做编剧了,产生了几部优秀的作品,比如《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也成就了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朝四大金牌编剧。
作为一个明朝人,高濂选错了专业,搞了大半辈子,总是红不起来,假如就此转型写小说,或许能像施耐庵、吴承恩一样,写出个第五大名著。
说好的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就会为你打开一扇门呢?别着急,还不到时间。
隐居田园,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时而游山玩水、放荡天地,时而夜宿民居、搞搞摄影,久而久之,家人将所得的照片汇编成集子,取名《四时幽赏录》。
一个朋友慧眼识珠,看到了他的独特之处,力劝他投稿,挽救一下日渐衰退的大明摄影业。
投就投吧,反正百无聊赖,找点事做。
他敲开了当地摄影组委会的大门:“我是来投稿的,请问在哪儿办理?”
“里面,里面。别打扰我打牌!”
“您好,我是来投稿的。”
“叫什么名字?”
“高濂。”
“职业?”
“之前做编剧,现在退休了。”
“十两银子参赛费,东西放下,回家等消息。”
“这么贵啊,唐宋时不都是免费的吗?”
“现在是明朝,想出名还嫌贵,你这样的我见多了。”
老高带着作品郁闷地走出了组委会,刚好碰上组委会新任主席。
“老先生您是来报名投稿的吧!”
“报名费太贵了,报不起喽!”
“我能看看您的作品吗?”
“看吧,看吧,反正没啥了不起的。”
新任组委会主席打开的一刹那,眼睛都亮了,这组照片正是朋友帮忙精心挑选的。
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潇潇,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倾听。忽而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毡增冷。
很快,老高的作品通过了地方初赛、复赛,一路过关斩将,直杀到全国大赛,最后夺下全国大赛一等奖,老高的名字上了热搜,成功转型为摄影师。
六
田园摄影界真就萎靡不振了吗,从老陶的摄影高原,到唐宋的两座大山,好作品从没断过,即使明清也还在连绵起伏,现代呢?
只听见遥远的地方传来的一声呼喊: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寻着声音找过去,在一个开阔的地带围满了人,人群中间正在举办一个照片展览,那上面是: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摄影师呢?
“哦!摄影师走了,听说去寻找下一个素材,没人知道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