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子
挚友去山里教学的事儿,是在同学会上得知的。同学会之后,她就整理行囊,返校了。
之后的日子里,我们也不知何时相见。闲下来时,捧着手机,关注着彼此的朋友圈,抑或是同学群。我们所能做的:对话,评论,点赞,关注,剩下的,就是心与心的一份守望。
我们共同的休息时间一一是晚上。她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告诉我们,照片中有一个故事:老太太一个人住在这片绿色里,他的老伴就埋在屋后,自从老伴去世后,她就一直陪在这里。每个周末,老太太的儿女会过来,送些吃喝,周而复始……
挚友三言五语地讲述了这个真爱真情的故事,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些似曾相识的画面:老太太和老伴共同走过了人生的前半辈子,苦日子里,两个人靠勤劳的双手,把儿女拉扯长大,直至成人,又倾力将子女都供上了大学……两个本本分分的老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一辈子都没红过脸儿。儿女大了,他们老了,退休了,没事儿了,老两口就来到了山里,过上了田园生活。说是田园生活,哪儿来的田,哪儿来的园啊,这一切,都要自己动手开垦。于是,铁锹,锄头,镐,犁……出现在了这个两人亲手搭建的小院里。田出现了,园也不期而至,那个春天,山坡上多了许多绿油油的农作物,玉米,大豆,辣椒,茄子,土豆,柿子……老两口常常坐在院子里,有说有笑,寂静的山谷也不寂寞了。这一年,与农作物一起种下的还有房前屋后的树苗,它们在微风中摇曳,在微风中婀娜。这年春天,山地干旱,老人在屋后打了一口深井,安了水泵,水管,为他们的田,他们的园,他们的树浇水。在老两口的精心照料下,一片秃山,变成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到处充满了鸟语花香,瓜果飘香……
转眼间,几年的时光飞逝,老两口房前屋后已变成绿洲。有时,老人指着房前那片林子,问老太太:那是我吗?老太太也会指着屋后的林子,问老人:那是我吗?然后,两个人哈哈大笑着,异口同声地说:是。就这样,两片林子共同成长,两两守望。
林子长起来了,日子也有条不紊起来,老人却在另一个春天里,回归了土地。老太太镇定自若,没看出哀伤,和儿女一起,把老人埋在了他那片林子里。料理完后事,老太太平静地告诉儿女,五年前,老人就查出了甲状腺癌,所以,他们才决定来山里生活的。老太太还说,老人活了五年,她已知足。话锋一转,老太太说,她已习惯了山里的生活,这房前屋后的树要人照料,老人也需要人陪,老太太就这样说服了儿女,把自己留在了山里……
又是一年春来到,两片树林,长势茂盛,都已高过了那栋房子,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在微风中摇曳,那是你吗?那是我吗?
就在写作接近尾声的时候,挚友发来信息,她递交了辞职信。这几年中,她一人进山,把家,孩子,老人都留在了山外,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守望?我在这头,家在那头,心在这头,思念和牵挂在那头。
一个女人,她的事业一一首要是家,选择无对错,让这遥远的守望变成朝夕相伴,也是心灵的归巢!
我在这头,家在这头,心在这头,爱在这头……
(管子原创作品,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