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刚看完这本书——《被讨厌的勇气》,全书是以‘青年’和‘哲人’对话辩论的形式出现的,分享了很多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看完后顿觉醍醐灌顶。
“人世间的一切烦恼皆来源于人际关系”,这是此书后面所有观点的一个引子,也是贯穿整本书的思想所在。虽然观点有些绝对,就像此书中其他有些观点一样,但是却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一些事情。
阿德勒心理学与以往的心理学甚是不同,其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即“目的论”,而非“原因论”。比如书中举出了一个例子:青年的朋友A不愿意走出家门,总是窝在家里,A觉得走出家门到外面就会感觉不安心,但是用阿德勒心理学来解释便是:A不是因为内心不安而无法出走,而是因为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刻意制造出不安的情绪。其实说的不乏有些道理。
书中所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愤怒都是我们捏造出来的,我们并非是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而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愤怒。其实我们对一些事情大发雷霆的时候,恰恰是我们觉得讲道理过于麻烦,所以便用更加快捷的方式——大发雷霆,来使对方屈服。我们的愤怒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
我们不能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若是那样必然会迷失自我。恰恰太在意别人眼光的人,其实是由于内心的自卑感,我们害怕犯错,害怕别人嫌弃的眼神与语气,但是这样的害怕,却害得我们无法翻身。别人如何看待我们,那是别人的事情,与我们又有何干?我们只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便是。书中用了“人生课题”这个词我觉得非常好。“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人生在世,我们要有被讨厌的勇气,不要害怕被别人讨厌,把被别人讨厌当成一件正常的事。对待同一件事,我们要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从最有利于自己前进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如此自己便会拥有勇气,拥有这份“被讨厌的勇气”。
书中的观点很多很“新颖”,看完会觉得竟然还能从这样的方面谈论,读到一半的时候会想着,难到这不是一种诡辩吗?但当读完后会发现,人生需要有不同的观点,如何看待我们这一生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
希望大家看完这本书都能捡起那“被讨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