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些宫廷古装剧,发现皇宫对香料的运用颇为讲究。《甄嬛传》就有雍正独赐华妃的欢宜香,安陵容苦心研制的鹅梨帐中香,还有甄嬛送给曹贵人的蜜合香等等,这些香料的直接用途是让皇帝沉醉流连,间接衍生的却是那一个个邀宠争风的故事。香料,此时就成了妃子们手中的武器。也是,当皇帝的,整日置身于香薰鸾帐之中,是沉醉入眠还是神清气爽,似乎已由不得他们了。
我的卧室也有香气,“数卷残书香篆息,园花落尽到荼蘼”,这是枕边的书香,这香味淡淡的,有时助我入眠,有时催我清醒。多年以来,这枕香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到一处,少不了书本相随。
南京一年,按每月一本的“枕香”计划,我总共读了12本书。记得读完《西州月》是7月中上旬,这本《最后的驻京办》应是8月中旬归队前的收官读本,但毕业前后,联考诸事繁杂,竟然一拖就是4个月才把书看完,为此,我备感羞愧。期间,虽然我也曾将书带到了青铜峡,带到了兰州,但任务在身,无暇翻动,也实属无奈。
初见此书,是5月份在家里的台灯之下,大体翻了一下便略微可知:书是官场小说、事是攻关协调、人是八面玲珑、情是媚而不俗。貌似在书摊和网络上也曾看到过以驻京办为题材的其他小说,这只是其中之一,再看豆瓣的评论,整体比较平实,但作者接近纪实的独特视角值得肯定,于是我默不作声地把它装进了行囊,毫不犹豫的列为紧前读本。
先来看看驻京办的前世今生吧。战国时代出现的邸,是进京官员的起居之所,既不具备联系中央与地方的职权,也没有常驻人员管理,因此只是驻京办的雏形。唐朝安史之乱后的代宗大历十二年,由于朝集制度的废止,常驻京城机构进奏院便登上了历史舞台,进奏官通过进奏院状报向藩镇长官传达其在京城搜集到的各种信息,朝廷也通过进奏院向藩镇长官下达文书、传达政令,地方奏章、上贡、进奉等也以进奏院为中转站上传中央,这种信息往来、联系上下的机制一直延续到唐末。宋初加强中央集权,藩镇解体,进奏院设置权限下移至州府,朝廷又严格管制,把进奏官任免权收归中央,进奏院便衍变成了朝廷控制下的、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一个重要媒介。
元代以后,进奏院废止,但地方官员进京为各种事项展开的活动直至明清两代从未中断过,各种会馆便是形式之一,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地方与中央的联络是少不了的。1949年3月,内蒙古驻京办率先成立,此后,县以上各级政府驻京办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北京,虽然文革期间全部被撤散,但到80年代不仅全然恢复,部分大型企业和院校也纷纷成立驻京办,一时各种驻京机构达一万多家。
然而,在经济大潮之下,由于监管机制不够健全,“驻京办式腐败”“跑部钱进”等少数行为与从严治党慢慢的走到了对立面,这当然是这个风清气正的时代所不能容忍的。2010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的意见》,规定在6个月之内,撤销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县级驻京办,市级驻京办经所在省人民政府审核后可予保留。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最后的驻京办》应运而生。
我是带着猎奇甚至科普的心态读它的。真要感谢作者洪放,用他的凛然妙笔写下这万千人事,使我可以窥见这独特世界的幕前幕后。这些年的阅历,让我对书中所述具有一定的代入感,这既是领略,更是印证。当然,作为一部小说,作者不乏对人性、人心、人情的描写,甚至着以重墨,就像一记记木槌,拨动着读者的共鸣之弦。
唐天明,作为湖东县驻京办主任,办事细致周全,为人良心未泯,我认为他是称职的。只是在驻京机构裁撤的背景下,他对未来的选择身不由己,小人物在历史的浪潮中,当如顺势而为的革命之砖。
刘梅,本是一位中学教师,作为在男人世界里打拼的女人,她剑走偏锋,游走在潜规则边缘。对该人物的塑造,作者不惜笔墨。她因为感情纠葛走到了驻京招商办主任的岗位,因为感情取舍又不得不回到一中教师的起点。在需要一个家庭给她温暖、需要一个男人护她周全的时候,她果断与叶百川划清界限、与池强说个明白,这我都是赞许的,但她最终选择了宋洋,我却深感疑虑,她的生活是否能就此安顿下来,书中没有写到。但愿吧。
宦海沉浮三十载,遥望故园思莼鲈。小说最后一章写唐天明去职返家时想起的《莼鲈之思》典故,我认为绽放出了人性的光辉,是全书灵魂的升华。可能,对家乡菰菜莼羹鲈鱼脍的怀念,才是每个游子内心最柔软的那一部分。也正是这“莼鲈之思”的点睛之笔,让我不忍释卷,人生不足百年,仕途终有尽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闭卷沉思,对人生现实问题的探索让我在午夜清醒如晨。
这种清醒,在庸碌的平日里是不常有的,但小说人物的命运走向和作者抒写的那一行行文字,总是在不经意间触发我神经的开关,继而颤动灵魂。
我非常感谢天下作家用心血写就的这一本本书籍,它们沉默不语却万马齐喑,黑白相间却五彩斑斓,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我认为世间最美的风景,是阳光透过窗户斜斜的照射在书柜上的样子,金灿灿,流光溢彩,古朴迷离。那一缕缕光柱,就像人类穿梭过去与未来的时光通道,让行程苦短的我们,有机会欣赏和领略截然不同的人生美景。书本的意义,不在于给生活以确切的定义和答案,但总是在我们爬坡过坎之时,悄悄的在耳边说,加油,亲爱的,所有的辛苦都是人生的磨炼,所有的奋斗都是人生的奖赏。
譬如,去年有段时间,在我床头散发着枕香的是唐浩明的“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黑雨》,它们在我迷茫失措的时间里告诉我“花未全开月未圆”,告诉我“进退难自持,但求心如一”,稳定心神是最重要的。我坦然了,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也不是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宠儿,只要肯攀登,就会迎来更好的自己。
因为,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