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读书、听书,然后写一篇读书笔记,完全是为了增强记忆、理顺书中的逻辑关系。
美国是逻辑文化大国,喜欢探寻为什么、喜欢总结、创新。当然,也有文化环境的驱动。比如:美国教授如果不出书,是会被解聘的。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历史,因为没有学术著作,晚年被辞退。回家后,愤而写下《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一系列历史著作。美国文化也崇尚个人价值。
长期的文化环境熏陶,使他们嗅觉灵敏,擅长于从细节处、从各个角度发掘生活、工作、精神层面的种种逻辑关系;我们不注意的细节,他们都能总结出一本书来。
有时会感觉,美国的创新无处不在;并向纵深发展。这也与美国文化崇尚个人价值有关。我们可以从皮克斯的成长历史总结中,来感受一下(以下内容,参考《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
一、皮克斯背景
皮克斯是世界著名的动画制作公司。在1995年推出了第一部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后,它陆续推出了19部动画长片,共获得13项奥斯卡奖。从2001年开始,奥斯卡设立了最佳动画奖,迄今共颁奖17次,皮克斯就获得了七次大奖,不算迪士尼(后与迪斯尼合并),其他所有电影公司加起来,没有皮克斯一家拿的奖多,可谓是独孤求败。
而且皮克斯的电影只要一上映,往往就占据票房榜首。最近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在中国就拿下了10亿+的票房记录。被认为是预订了今年的奥斯卡动画奖。
2006年,迪斯尼重金收购了皮克斯,皮克斯又将创新能力带到了迪士尼,让原本萎靡不振的迪士尼动画部门重获新生,接连生产了《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等经典作品。
二、 为什么皮克斯能持续不断的生产出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片?
这里先介绍一个人-卡特姆,也是《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的主要作者。他和乔布斯、拉塞特一起创办了皮克斯,现在担任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总裁。卡特姆在大学与研究生期间,学的是计算机与计算机图形学;后来加入皮卡斯,参与电影与动画制作,一呆就是30多年。他对推动皮卡斯的创新文化,功不可没。
皮卡斯的创新激情持续保持旺盛不衰,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是体制保证平等。
平等是一个公司良性发展的基础;要让员工畅所欲言、激发其主人翁精神,发挥他们的最大智慧。对一个创新型企业,尤其重要。
卡特姆相信:创意人才要比创意本身更重要。一个伟大的创意交到平庸的人手里,最终的成果只能是平庸的;当然,如果一个平庸的创意交到了伟大的人才手里,他们会干脆扔掉这个创意,在原有的框架里,重新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1、会议桌“革命”
当然聚拢人才是一方面,还要有让人才发挥才能的环境。自由、开放、扁平化,以及平等、消灭层级是卡特姆想创造的。
皮克斯原来有个大会议室,有一张长桌,可供30人面对面坐下。原来开会都有座位牌,领导坐中央。 但卡特姆很快发现,这限制了大家的发言。有一次在小会议室,四方桌,开会随便坐,结果大家发言也多。卡特姆立即让人换了大会议室的办公桌,也不再用座位牌。
2、点评日
对比美国和日本生产汽车的过程,美国是:如果流水线中有零件出了问题,挑出该零件,继续生产;而日本是停止流水线,解决问题后再继续。卡特姆采用了日本的方法,鼓励员工反馈问题;一有反馈,立时解决。
卡特姆专门设立了一个点评日,这一天所有员工停下工作,点评、研究公司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是象我们以前工会那样,弄个“金点子”方案,走走流程,员工提出的想法都无影无踪;而是真枪实干。大家讨论的结果,立即派人实施、推进。
3、成立智囊团
智囊团是由皮克斯的核心员工组成的,都是从外面挖掘、招聘来的专家;都有自身的创作经验,不少人都是奥斯卡得主,说话专业而有分量。
皮克斯曾一度为乔布斯掌控,而乔又喜欢独断专行;为了防止外行指挥内行、以及乔的参与影响大家才智的发挥,卡特姆拒绝乔布斯参加智囊团会议。
卡特姆一直追求平等文化,他提出一个简单判断公司好坏的方法:如果人们在走廊的交流,要比在会议室里商讨重要想法或制定政策时,还要坦诚,那么这样的公司肯定不适合你待下去。
二、追求完美,不断迭代。
卡特姆看来,公司不但要鼓励创意,还有保护创意,培养创意。没有什么创意,是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好的创意需要不断迭代,公司要等它生根发芽,走向成熟。卡特姆将一部电影的初样(样片)称为丑陋的婴儿。样片的故事可能还很不成熟,角色可能非常扁平、简陋,动画技术也非常粗糙,所以,他们是丑陋的。
但样片(就是一个宇宙小细胞)里可能蕴含着下一部伟大的电影。作为家长,需要耐心呵护培养,这样婴儿才能茁壮成长。
事实上但看样片,我们甚至没法将它和电影的最终版联系起来。比如《飞屋环游记》,最早的故事,讲的是住在悬空城堡上的两个王子,争夺王位,却不小心从城堡上摔下来。历经险阻,在一只大鸟的帮助下,二人回到了家,彼此也冰释前嫌。
但最后《飞屋环游记》讲的是一个一直想要去旅行的老人,在半路上结识了一个小胖子,一起旅行冒险的故事。
在《冰雪奇缘》最早的构思里,主角艾尔莎公主是彻头彻尾的反派角色,迫害自己的妹妹,还试图夺走整个王国。
最终在不断的迭代中,电影讲述了阿伦黛尔王国,因为一个魔咒,永远的被冰天雪地覆盖,为了寻回夏天,安娜公主和山民克里斯托夫以及他的驯鹿搭档组队出发,展开一段拯救王国的历险。所以,皮克斯手里最初的丑陋的婴儿和最后的电影成片,差别往往是巨大的。(这就象写文章、写创意)
在这里,智囊团起了巨大作用。
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每到一个阶段,导演就要向他们展示样片,而他们则一边观看,一边当场提出意见。很多电影公司的导演,痛恨类似的决策委员会,因为往往会出现外行指导内行,将电影改成四不像的情况。但皮克斯的智囊团,都是由实际经验的专家组成,而且他们的提议都是建设性的、对事不对人。
比如倘若你说:这场戏,我觉得拍得比较一般,那么对方只会觉得这是简单的批评。一来容易感觉受到冒犯,二来也不会从这样的批评里得到直接的好处。但倘若你说:“这么重要的一场戏,我觉得应该有一两句台词,一下子就能被观众记住;可是我看完,好像并没有印象特别深的台词。”那么对方可能很快就明白你的意思,同时也知道你是在认真对待作品,提意见,是帮他来打磨作品的。
三、防止失败
创新创意的公司也容易失败。为了防止公司的夭折,乔布斯起了很大的作用。1986年乔布斯以1000万美元收购了皮克斯后,1995年他推动皮克斯股票上市。2006年,皮克斯被迪士尼以74亿美元收购。
美国的创新、创意文化无处不在,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就象大帅哥“小李子”莱昂纳多,为了进军奥斯卡,吃尽千辛万苦;就象乔布斯与苹果;就象盖茨与windows;就象铺天盖地的各种美国书籍……。
打破一个个“桎梏”,挑战一个个“新我”,或是美国文化的灵魂所在。
201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