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思考一种能够不间断持续积极心态,却又不会生活得太累的办法。
我们总说时间不够用,其实是因为我们通常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无限的任务。每天既希望出色地完成布置给自己的工作,又能够学习到新知识有所提升,还奢望有若干小时的娱乐时光。每次当时间逝去时感慨自己当前所做的事情毫无意义,主要原因在于不知道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使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都满意。
我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对于时间如何支配的概念是很淡的。每天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完成后就可以自由地玩耍,每逢假期更是疯狂地快速把作业写完,然后毫无顾虑地放假。在学校就是学习,放假就是玩,对于我来说,不存在关于支配时间的选择问题。
后来到了大学,世界观突然开始动摇了,我发现要学习的东西竟然往往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学无止境,学是要学的,这辈子都要学的,但肯定永远也学不完。于是遇到假期时,心就会有所犹豫。想玩耍,因为在我的认知里放假就是用来放松的;又纠结,毕竟要考虑的事情更多,无法像从前那样单纯地玩耍。
后来读的书多了才明白,这种动摇和纠结是合乎情理的。
这个问题可以用「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的理论来解释。有限游戏,目的在于赢得胜利;而无限游戏,宗旨在于永远地玩下去。小时候面对的课本考试知识是有限的,可以在完全掌握后干脆利落地结束并开启另一场游戏。人生却是一款无限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剧情分支,我们再也不可能在有限时间内将它们全部掌握、完美应付,于是只能想方设法地让这场游戏持续下去。
*注:关于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更多的内容可参考美国作家 James P. Carse 的著作《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认清这场游戏的意义,很有可能陷入永无止境的老鼠赛跑中。不断地为了达到更高的阶层而努力工作,达到一个目标后又得继续不断工作以维持当前阶层的消费水准。
*注:老鼠赛跑是《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提出的一种现象,寓示着人类不断地努力工作积累财富,却始终陷于负债状态中。
人生这场无限游戏中缺少即时性的反馈和激励,我们需要主动为其制定各个阶段的完成目标。对于普通人而言,工作日可以支配的时间较少,往往遵循着学校/公司的安排跟随流程即可。当假期来临时,就有必要提前规划,将一场漫无目的的时间按照自己的计划支配到不同的区间内。这样既能够使自己的生活积极而有规划,又不至于陷入学海无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迷茫和心累中。
我每周末都会花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制定「未来一周规划」,在规划中列举了我希望在下一周完成的任务和达成的目标,其中有相对艰巨的学习任务计划,也有可以期待的周末球赛等。这大概就是一种将一年时间切分成 51 局有限游戏的方法。
这样,我们尽可能地将人生分解成一段一段的有限游戏。在每一段有限游戏中,设定可达的目标并不断地完成它,这样不仅能阶段性享受赢得胜利的愉悦,还保证了每一段游戏进度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