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的本质》读书笔记第03篇20210227

本章节精华:

规模的本质意义是带来成本优势,带来市场影响力,而不是规模本身。

规模和利润之间并不是完全正相关,调查结果显示70%赚钱的公司并不是那些拥有最大规模的公司。

淘汰企业的一定是顾客不是其他。

第一章  经营的基本元素

三、有效的规模

规模是企业存在的一个基础,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元素之一。

企业经营者必须清醒的知道,规模的本质意义是带来成本优势,带来市场影响力,而不是规模本身。

企业的规模有三个层面:

1)生存规模:借助生存规模,企业在市场上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2)竞争规模:借助竞争规模,企业获得市场占有率,在市场中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3)发展规模:借助发展规模,企业获得行业领先地位,可以整合产业价值链。

如何理解规模

用大量的资源投入获得的规模不是有效的规模;因为衡量规模有效的指标不是数量,而是人均投入和产出,是效率概念。

对规模认识的误区,是规模增长是获得领导者地位的根本途径,规模越大,利润越多。事实上规模和利润之间并不是完全正相关,调查结果显示70%赚钱的公司并不是那些拥有最大规模的公司。

追求规模而忽略甚至偏离了原有的定位,忽略了顾客价值,最终会失去市场。

对于顾客而言,他们真正所关心的不是企业规模的大小,而是顾客给他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而且要能够感受到这些价值

规模的本质是竞争而不是顾客

早期规模能够带来优势,是因为市场处在供不应求的阶段,此时顾客没有话语权,市场是基于需要,而非基于价值。

随着技术革命的到来,规模的神话被打破:

1)市场进入供大于求阶段,顾客开始具有话语权。

2)细分市场成为现实,顾客要得到为自己设计的产品,而不是大规模生产的统一产品。

3)技术改变市场结构,技术使得规模效益转向小企业。

杰克韦尔奇曾说:我们经常衡量各种指标,实际上却什么也没弄明白。一家企业需要对三件事情作出评估衡量: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和现金流。如果你的客户满意度提高了,你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肯定会随之提高;如果你的员工满意度提高了,就会改进生产效率,改进质量,激发自豪感,刺激创造力。而现金流,相当于一个企业的脉搏,是一家企业最最重要的体征。

单纯追求规模增长会导致增长“极限”

丰田汽车作为日本制造的最闪亮一颗明珠,2008年取代通用汽车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但在2009年末开始,丰田公司接连爆出油门踏板、驾驶座脚垫、刹车系统存在缺陷的问题,先后在全球范围召回多款车型合计850万辆。2010年3月,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在北京说明会上向中国消费者鞠躬道歉,他说,“丰田公司发生这些问题的背景。与过去几年来持续高速发展自己的业务有一定的关系。企业的增长速度过快,可是员工和组织结构的成长跟不上,才导致这么多问题出现。我们正在反省(我们的高速发展)是不是已经超越了丰田自身能力。丰田一直以来最为重视的对于造物造车的苛求有所疏忽。。。。”


丰田掌门人丰田章男在记者会上鞠躬致歉

丰田汽车频发的缺陷召回事件,说明丰田人“顾客第一”的价值理念已逐渐变为追求企业的利益和规模。比召回丰田汽车更重要的,是召回丰田全员本该拥有和践行的丰田精神,那就是丰田创始人哲学。

丰田创始人的哲学是:1)明天要比今天更好;2)人人都能成功;3)客户第一,经销商第二生产商最后;4)现场现物原则(即从源头处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

企业的增长并不是一个规模和速度的问题,而是如何与顾客走在一起的问题,淘汰企业的一定是顾客不是其他。

2008年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原因之一是三鹿公司忙于和蒙牛、伊利等市场份额的竞争,重视规模而忽略了产品的质量监控,连产品的食品安全的底线都没有守住。三鹿公司付出的代价是,原董事长田文华锒铛入狱判处无期,企业破产。三鹿事件再次说明,如果企业缺失了对顾客价值的尊重而单纯追求规模的增长,必然会导致增长停滞。


三鹿原董事长田文华被判无期

增长的终结,可能很多方式出现,可能是崩溃式的,也可能是渐进式的;可能是因为技术更替,可能是因为更换领导人,进行战略调整。如果我们非要找到最终极的结果,那就是顾客选择离开了这个企业。

【对照检查,今日感悟】

这一章易懂。规模,合理规模,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元素。

陈春花教授强调,规模的有效性大于规模本身。好多国内经营者的还停留在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好”的认知误区里,而不知道规模的本质是竞争而不是顾客,不知道衡量规模有效的指标是人均投入和产出。

对于顾客而言,他们真正所关心的不是企业规模的大小,而是顾客给他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而且要能够感受到这些价值。

那企业/公司应该追求什么?合理的规模。当然,在保证客户满意度的前提下,规模越大越好。

不能片面追求客户规模,而忽略了“初心”,背离了客户第一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公司的客户规模要多大为宜?语言艺术素质培训机构,全国约有3.5万家,从现在起六年内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在现有1000家的基础上增长到6000家的规模,即约20%的市场占有率,这是一个有挑战的奋斗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加强市场销售工作外,更重要的是瞄准客户的需求,不断推出课程体系的升级换代,并提供专业的师资培训、考级和展演服务,真正做到“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陪伴客户成长。

陪伴客户成长是最伟大的商业模式。

谢谢观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