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能成就一番事业者,必有其独特而核心的硬能力,尤其在恶劣的条件下。我们姑且将此称为成事的“硬核”。
那么,曾国藩成事的“硬核”是什么呢?我以为,梁启超先生在《曾文正公嘉言钞 · 序》的最后一大段落,主要是在探讨这个问题。他说:“文正以朴拙之姿,起家寒素,饱经患难,丁人心陷溺之极运,终其生于挫折讥妒之林,惟恃一己之心力,不吐不茹,不靡不回,卒乃变举世之风气而挽一时之浩劫。”我以为,这最是概括了曾国藩的人生起点、人生遭际和人生成就,其成事的“硬核”也在其中予以点明了,即是:“恃一己之心力,变举世之风气,挽一时之浩劫。”“一己之心力”,就是曾国藩的成事“硬核”。
作为曾国藩成事“硬核”的“心力”又该怎样理解和把握呢?梁启超先生在探讨这个问题时,遵循的逻辑是“由古及今”的,其主要点则在于:(1)“古人所以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日三复,而终身诵焉。”这就道出了“信念有恒,作为有恒”的成事“硬核”——“有恒”。曾国藩恰是从《四书》《六经》中汲取了这“有恒”的要件而砥砺前进自己。(2)“天下最大之学问,殆无以过此”——“若何能磨炼其身心,以自立于不败?若何能遇事物泛应曲当,无所挠枉?”“非有所程式而养之于素,其孰能致者?”这就以设问的方式,挑明了曾国藩“屡战屡败”而终成大事的“硬核”——“磨练身心以自立于不败”。至于其“有所程式而养之于素”,则需要我们在“嘉言钞”中去发现,去体悟。
试问,一个内心自立于不败之地的人,何者能败之?曾国藩的“屡战屡败”而成事中,不是最为体现着“身心自立于不败之地”吗?所以,成事要有“硬核”,就在于在成事的征途中“磨炼自立于不败的身心”。如是,才能真有“心想事成”的实现。
成事的“硬核”,在于砥砺自强不息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