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的生活依托、社会功能和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在基层工作中,家庭、家教、家风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基石,更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
家庭:基层治理的基石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也是基层治理的基础。在基层工作中,家庭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社区的稳定与和谐。家庭的健全结构和良好氛围能够为成员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有助于提高面对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社会危机的能力。基层工作者可以通过家访、社区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家庭需求,帮助解决家庭困难,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治能力。
家教:立德树人的起点
家教是家庭教育的简称,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家教能够培养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使他们在面对各种考验时能够坚守底线。在基层工作中,应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协同发展。家庭应以德育为主,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基层社区可以通过组织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方式,提升家庭的教育能力,促进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
家风:社会风气的源头
家风是家庭成员代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社会道德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能够促进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推动社会风气的改善。基层工作可以通过宣传优秀家风、组织家风故事分享会等方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基层党组织应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抓好家风建设,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基层工作中,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事,更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基层工作者应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落地生根。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更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基层工作者应从家庭出发,通过家教引导,以家风传承,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