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对的中小学生都在成长中。教师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同时,也不断目睹他们犯下各种大大小小的错误,然后不断去指正,去教导,去引领。
在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接受这就是他们的成长规律。在接受之后,才能心平气和地去帮助他们。这个帮助,当然包括批评、教育,以及适度的、法规允许范围内的惩戒。比如,取消参加某项活动、某些评优的资格。这样适度的批评、教育甚至惩戒,都是对他们有益的,而不是发泄教师的情绪。
如果教师不能接受学生就是会不断犯错误的这一事实,那么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就免不了会产生情绪,就会带着情绪去批评学生,就很容易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也就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现场,教师应该不断修炼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自己对学生发布指令的精准性。对学生发布的指令越精准,教学现场越有序,师生关系才会越和谐,教育才可能真正发生,学生才可能更好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