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读书时总有“聪明的大脑”,怎么个聪明法?每次拿到一本新的书,看了几页,就得意的说,“这个内容我在某某书中已经读过”,“两种是差不多意思,所以这本书我已经掌握了”,而一问他这本新书到底讲的什么内容时,小明又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们身边有小明吗?有。当听到人读完一本新书常说:“我读过,我知道”。那多半是不知道,而且陷入了一种用旧知识附会新知识的思维陷阱中,换句话说就是,以为自己看透了,读透了。
为啥会陷入这种思维模式中?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书中给出解释,一方面,人们遇见陌生的事物时会感到不适应,这时把陌生事物强行理解为已知事物,能够快速消除这种不适。另一方面,从小接收的“归纳中心思想”的训练强化了人们附会的习惯。
回想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是否也陷入了“附会”的思维陷阱中。比如第一次接触拆书,你可能理解成快速抓住书的重点,找到书中精华部分,为啥会这样想,因为“拆”字在观念中就是拆解,比如拆房子,拆礼物等,所以就自动套入了旧知识。而拆书实际上是一种学习方法论,要用已有的经验联系书中内容,为自己所用。至于是不是“本书的精华”,并没有一个正确答案,只有是否能对你能提供帮助。
除了读书,生活中我们也会掉入“附会”思维陷阱中。
比如我前两天去了一个新的火锅店,理所应当的认为火锅调料都是自助的,所以大摇大摆的去找调料,转了好几圈没找着。服务员看我乱转问我在找什么,我说自助调料呀,他说本店只提供单点的调料,我当时尴尬的回到了座位上。你看,我就是陷入了“附会”思维中,才会闹出笑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