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聊书之前,先介绍此书作者李笑来先生。李笑来,原新东方的名师,中国比特币首富,著名天使投资人,著有《把时间当作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等多本畅销书,著有《把时间当作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等多本畅销书,现自主创业。以上源自度娘介绍,其实李笑来老师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曾撰写《臭不要脸的流氓都是一个德行》抨击知乎协议,与该书的第一版出版人周筠老师闹翻,因此书中许多结论过于肯定和绝对曾被讽刺为李氏“中医”,但也不乏罗辑思维罗胖等人对本书的大力推丛。关于李笑来老师本人其实可以书中可以寻得一些痕迹,他说话简单直接,一针见血,擅长独立思考,看待事物自成体系,往往以亲身经历的感悟来不断警醒读者,他不爱做职业规划,不喜欢别人称其为李老师,可以看出李笑来老师不喜欢教条,不拘一格,这也许是在读完此书时感觉痛快甚至能引起一番思考的原因,从李笑来老师提出“人类也许是地球上最尴尬的物种之一”的观点,个人觉得这一本值得读读的书。
关于书本的评价
这本书在于2009年出版发行,出版后获得广泛好评,在豆瓣上已超过2万人参与评论,平均评分为8.7分,一直在时间管理、自我管理分类中排名第一。可以说这是一本非常成功的畅销书,但也不乏批评的声音。最突出的称此书看起来不像“心灵鸡汤”之外和鸡汤差不多,具体说来缺乏严谨科学的论证过程,局限于李笑来老师的个人经验。这些声音有一定价值,但要看站在何种层次评判,李笑来老师的初衷是以博文的形式写给学生阅读,而二十来岁的青年往往处于人生的混沌阶段,对此类知识经验的汲取大有裨益,可以说这是一本阶段性意义的著作,如果你正处于这个阶段,与此书交谈一番定大有收获,而李笑来老师正是我认为青年读者非常值得交流的长者之一。想起老罗在《我的奋斗》里写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为学英语独自跑到北京整日整夜地背单词,为了让自己能坚持下去也做好了准备,特地跑到旧书摊买了一堆的励志成功学书籍,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看两眼再继续背单词。所以即使是被称为励志成功学的垃圾书籍在特殊的阶段也有其特定价值。当然,如果读者朋友早已过了这个阶段或者已具备了书中所讲的特质,那大可不必在此书花时间,可以尝试读读《社会性动物》、《自控力》等科学性论述更强更深层次的著作。
关于书本的内容
如果能看到这里的读者,我想你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了解书中内容,没错,以下正是此篇文字最精华的部分。
用一句话概况此书的内容,作者强调: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而不是被大脑所控制。即运用心智的力量。作者开篇阐明所有人的困境,长期来看,人都是要死的,即时间是有限的,在“时间压力”下人们不得不勤奋,然而人又都是懒惰的,这是人类的天性,我们又该如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心智的力量
第一章,作者阐述了心智对人的力量,提出几个典型的行为。一、老师,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吗?很多人在接触学习新鲜事物,总是思前想后,看看有没有捷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别人提供的方法是否真的有效,慢慢的在犹豫中消磨自己的意志,最后拒绝学习。想必读者朋友有不少自学英语的经历,笔者本人也是其中一位,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我尝试过报班、背新概念课文、听写美剧,尝试使用漏屋介绍的英语习得法,即先强调输入,输入足够多再试输出。时至今日,笔者本人仍在学习英语的路上,可见马上行动并保持耐心的重要性。二、作者认为兴趣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是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或者愿意投入的做好一件事,如果有能力做好一件事,产生成就感,建立起自信,兴趣自然就来了。从小很多人因为在某些方面有天赋,而在这个方面不断花时间练习,最后达到擅长的程度,这其中不断花时间投入本身就是兴趣培养的过程,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指出作者太过武断,忽略了兴趣的重要性,兴趣不是光靠重复就可以产生的,在这点上个人保留意见。三、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大量的时间投入。另外,在重复的过程中要学会不断的反省,所谓吾日三省吾身,重要的是你在反省。
开启心智
“心智”,对应的英文单词是“Mind”。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乔治·博瑞(C.George Boeree)博士的定义: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a.获得知识;b.应用知识;c.抽象推理。
以上文字引自原文,一个人的“智商”很大程度是由基因决定的,而“心智”却是后天慢慢培养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心智层次都各不相同,层次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对于如何开启心智,首先要了解,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人具有学习能力,同时又具有抽象和对事物的反思能力,这是人类的天性,要懂得去利用。其次,作者提到要学会用自己的大脑去控制自己的大脑,否则将被大脑所控制,比如生活中学会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第三,大脑拥有“遗忘痛苦”的机制,好比每个人回想起初恋时往往过滤掉痛苦的部分而记住美好的东西。在这点上,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使用纸和笔记录一些尴尬时刻并且时常提醒自己,另外要懂得利用这一机制去成就一些事情,比如背单词要学会弱化痛苦,将其想象成一件快乐的事,确保自己能坚持下去。第四,推迟对事物的满足感,时刻保持一种对事物的饥饿感,同时达到锻炼个人意志,经受挫折的能力。这也对应了乔布斯所说: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精确感知时间
作者提到两种方法,一种是李敖的“事件记录”法,即简单记录每天做的事情,偏重做事结果,另一种是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法,即简单记录每天做的事并注明每件事所花的时间,偏重于做事过程。作者极力推崇第二种方法,因为长此以往的记录有利于人们精确的感知时间,举个例子,我上周在阅读《如何阅读一本的书》共分了几天时间完成,并且每天时间各不相同,如果我记录下每天阅读此书的时间,即可知道在阅读这类理论性较强的书籍时大概所需要的时间,对于以后阅读同类书籍时具有参考价值(有人会说早就记在脑子里了,一件事记住了,再来十件事,再过一年两年后呢)。当然,要养成每天记录的习惯并不容易,所以对于记录的成本越低越好,纸和笔,且触手可及且便于查阅(现在许多手机app也做的不错,最简单如日历、备忘录),剩下的便只有坚持。
其余几点
其余几个章节的内容,这里不一一讲述,摘录几个个人认为实用的观点:
1.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体验=》试错=》观察=》阅读=》反思=》类比
2.何为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基础)=》检索能力(即获取信息的能力)=》写作能力(重要地位)=》实践能力(将知识转化为价值)
3.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没有什么“我是独一无二”之说,学会去接受自己,哪怕是缺点,该自卑的时候自卑,该自信的时候自信,该自卑的时候显得自信那才是真的扭曲。
4.作者认为,克服恐惧的最好方式是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急智”的背后其实是知识不断积累的产物,特别提到“鸡尾酒会效应”引证不断重复的重要性。
结尾
在豆瓣书评中看到秋叶对此书的一句评价甚是精湛:“李笑来的聪明之处是用自己的经历给你介绍了关于成功的常识,然后给它装上一个管理时间的套。”站在秋叶的角度很容易理解,因为我相信秋叶早已熟知以上常识并且具备这些能力。不过看到这话时,犹如五雷轰顶,因为我意识到自身仍处于“行动--放弃--再行动--再放弃”的阶段,大部分人往往走不出这个循环,也许这就是此书给我带来的价值。希望多年以后,再读此书,可以将其丢掷一旁,侃侃而谈,亦能于无声处听惊雷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