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溪峡》

作者:杨炯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

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

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

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

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译文:

三峡最初的峡口是广溪峡,放眼望去山水一体。

山路崎岖难行,城镇坐落在山腹之中。

山中长满高大的树木,更有溪水川流期间,奔腾不行。

浪高水急,水流盘旋不止。

回忆汉朝时群雄并起,各方豪雄都期望可以称霸天下。

天下英雄众多更有王者隐身其中。

各地为英豪结集军队,修建城池。

宫殿突然倒塌,国家迅速败亡。

想刘禅一样昏庸的君王,信任辅佐他的都是忠良之士。

依靠着各种防御也能存续下来,这样下来就不会有贤能之士的悲伤了。

赏析:

这首诗是看见了险峻风景后回忆起历史上的过往,而发出的感慨。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旷望”:极目眺望,远望。

“川陆”:水陆。亦指水陆路途。

广溪峡是三峡的第一个峡口 ,从此地放眼望去山水连为一体。

诗以进入三峡时的景色入题。现在我们知道的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可诗名就是《广溪峡》那有可能唐朝时期三峡的名称的不同的。刚刚进入广溪峡时眼前的景色开阔明媚。

“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

山路是羊肠小道,崎岖难行。我们要去往的目的还在山林的腹地。

很多关于三峡的诗作都是在水上,而作者这次是在山林中。三峡的山林的路不好走,但依然有人居住在这里。而且还在山林的腹地。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

“乔林”:树木高大的丛林。

“偃”:覆盖。

山林中的树木高大蔽日,溪水纵横交错。

上一句说了,作者是在山林中前往在其腹地的城市。现在具体描述山林中的情况。树木高大就难以看见太阳。其中水流丰富则容易潮湿。这其中说的“飞水”只是说水流速快,也能知道山体陡峭。而“寻瀑”则说明还并不是瀑布。充满美感的两句诗隐藏着山林中的艰险。

“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水流湍急,浪潮汹涌。河流下盘旋着深深的漩涡。

古代三峡本是山水相依的一段天险。作者是在广溪峡走山路,此时是在山上看见了山下的流水,在高处看峡谷中的流水湍急而汹涌。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在汉朝风云际会之时,中原大地群雄逐鹿。

现在作者思绪开始拉远,想起了曾经的历史。

“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天下英雄尽出,襄阳有雄才隐藏其中。

这里是汉朝的一段历史。“龙伏”指的是光武帝刘秀曾经在襄阳出生。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

“永安”:长久稳固。

“版筑”:指土墙之类的工事或围墙。此处指国土。

刘秀联合了多处山林中的兵马,建立了继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统一的王朝。

此处的“常山”是经常在山里的意思。当时时政动荡,光武帝起义后联合了不少的农民起义军,而后统一天下,扩张国土,建立了又一盛世。

“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

“池台”:池苑楼台。

“邦家”:国家。

“遽(jù)”:忽然、突然。

而动乱发生后,国家也突然破灭。

这句是互文手法,都是说某天动荡发生,国家顷刻倾覆。“池台”对应上一句“版筑”。汉家天下盛极一时依然有轰然倒塌的一日。

“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

平庸的刘禅他信任忠心辅佐他的下属。

东汉灭亡起于党锢之祸,那时的帝王宠信宦官。所以作者用平庸的刘禅来做比。遗憾西汉的覆灭。

“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设险”:谓利用险要之地建立防御工事。

“贾生”:指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依靠外界防御也能存续下来,就不会有忠臣良将的遗憾了。

这一联是和上一联关联的。刘禅作为蜀国的帝王,依靠他手下的忠诚良将建立的防卫机制也在东汉末年存续下来了。帝王都能像他那样信任尽心做事的人就不会有像贾生一样的贤臣那样郁郁不得志了。

我对诗文理解不够,也许有什么背景才会出现看见广溪峡后回忆汉代历史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看见水流激荡所以想起汉朝时期群雄动乱的愿意。无论如何,也是用艺术的手法简单介绍了一下西汉的历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