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ilei
时至今日,再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感触颇深。好像从那个时候,自己学会了从生活中抽离,学会了冷眼旁观审视自己,学会了质疑理所应当,在自我认知升级的道路上开始驰骋。
《把时间当作朋友》花了一个章节谈及了13个关键词:兴趣、方法、痛苦、比较、运气、人脉、自卑、灵感、鼓励、效率、节奏、物极必反以及自我证明。这13个关键词,我在脑中也一直不断地打磨、再打磨。
01兴趣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从小就很困惑一个问题:兴趣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感觉是天生的,但后天培养出来的也不少。
匈牙利心理学家拉斯罗波尔和他的妻子克拉拉为了证明只要正确养育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将他变成天才。接下来的25年里,成功将三个女儿培育成三位国际象棋大师。关键是在父母刻意培养下,她们最后都是发自心底喜欢国际象棋。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人们总说他们真正的兴趣是其它事情,可事实上,出现这种感觉仅仅是因为还没开始做那件事情,也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
我觉得不管是任何职业,有些底层规律和方法是相通的,通过不断改建至少可以比大多数人做的好。兴趣在我看来,就是帮助你从优秀迈向卓越。也许在优秀的过程中,你的兴趣被你的成就不断激发,最后羽翼丰满助你翱翔九天。
02方法
看了很多很多书之后,我忽然发现很多人通过非常笨拙且低效的方法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更让人疑惑的是,他们的方法不尽相同,有时候甚至相左,相互批判。
但不可否认,他们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轮到拼天赋的地步。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地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03痛苦
生活中最常见的误解是:当我们觉得痛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成全世界的最可怜的人。因为这样自顾自怜,我们才可以博取他人更多的同情和安慰并且减轻自己的负罪感,轻而易举地原谅自己,于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最可悲的是太多太多人再一再二又再三地犯了相同错误,没有丝毫进步,只知道原地踏步。犯了错误之后还不知道吸取教训,负面情绪完全侵蚀自己,成为了自己的奴隶。生活中比你惨的人多得是,比你起点低但比你成长快的人更多得是。
04比较
在很多人眼中,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比较的产物,归根到底就四个字“高人一等”。他们的成功不过是炫耀和显摆,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他们享受了短暂的喜悦之后又要陷入更大的痛苦。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如果“成功”是与他人比较的话,那么“成长”则是自己与自己比较。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之间的比较。后一种比较显然比前一种对个体来说意义重大,也能够带来更加踏实的幸福感。
05运气
运气是确实存在的,并且运气有好坏之分。但是,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究因果。塞内卡曾说:所谓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机会来了。
法兰克奈特说:“努力”相对于另外两个因素“出身和运气”是最无足轻重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现实的例子:有相当数量的人确实通过“努力”改变了他们自己的“运气”,进而改变了他们后代的“出身”。
06人脉
从整体上看,人脉当然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比人脉个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有些资源很难靠白手起家获得,例如金钱、地位、名誉;有些资源却可以轻易从零开始积累,例如一个人的学识和才华。
如果一个人的身边都是优秀的人,就往往会出现没有人求他帮忙的情况,因为优秀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以耽误别人的时间为耻,同时,这些人恰恰因为能够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才被其他人认为是优秀者。
如果有一天,某个人经过长期的积累,真正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他必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所谓“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引来其他很多优秀而有价值的人主动为其提供帮助。而这个时候的帮助往往是"无私"的。
07自卑
自信和自卑的衡量标准是在自己身上,还是以别人为参照物?事实上,既不该在自己身上,也不该以他人为参照物。美与丑的分别、强与弱的不同、慧与痴的差异,并不依附于个人观点而存在,也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看法而改变。
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员,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有时候,整个社会向他灌输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显而易见,整个社会的观念不过是绝大多数人的观念的组合,其中必然包含未矫正的、粗糙并且扭曲的所谓“真实的感觉”。
如何克服自卑:
- 停止嘲弄:嘲弄者必备嘲弄。嘲弄他人最终收获的只能是对自己的伤害-常常是来自各个角度的全方位的伤害。
- 尽量漠视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卑的正确方式往往被认为起码应该是克服“缺点”,但很多缺点是不可能不克服的。尽量漠视自己的优点,那么他的优点与缺点之间的落差被他人为地却同时自然地减少了,这种落差的减小,必然会为他减缓不必要的痛苦。
- 适当地放纵自己: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是让心智获得解放的重要前提。
08灵感
“博学”背后的真相是有意识的积累。这些博学之人不见得是在“什么都知道”之后才将其写出来的,他们很有可能是为了写出来才去搜索、积累,并发现那些令我们惊奇的内容。
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现实可行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比更多再多一点的时间。
不知其所以然的人会说,那是“运气”,或者是走了“狗屎运”的人才会有的“天赐灵感”,而我们知道的是,如果回报真的来了,它只有一个名字,叫做“必然”。
09鼓励
大多数人是以“泼冷水”为乐的
- 因为当有人竟然敢跟他们不一样的时候,他们最直接的想法是“这怎么可能?”“你凭什么跟我们不一样?”
- 他们甚至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搜索“你不可能跟我们不一样”的理由,然后试图以此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不管那些理由是否牵强。
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点盲目。当我们不停地鼓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进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成为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
10效率
任何人都不可能100%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100%有效率。在做时间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间。很多人半途而废,往往是因为把目标设定的太高,同时又对达成那么高的目标要付出的代价缺乏清楚的认知。这足以体现“自知之明”的重要性。
确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以工作为导向还是以生活满足为导向?之后可以采用黄金分割率:如果一天你可以规划的时间有10个小时:
- 你确定自己是以工作为导向的人:用大约6.18个小时去工作和学习,而用剩下的大约3.12个小时去享受欢乐-你毕竟是一个正常人。
- 你确定你自己是以生活满足为导向的人:用大约6.18小时去享受欢乐,而用剩下的大约3.82小时去工作和学习-你毕竟还是要想办法养活自己。
11节奏
很多人的计划之所以无法坚持,是因为他们的计划实际上是超人计划,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前期松懈了太久,突然发现时间不够用,最后期限马上就到了,所以只能寄希望于“速成”方式的存在。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正确的策略应该是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而后制定一个长期计划,一点一点稳步执行。
12物极必反
- 绝对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因为人和人是有区别的,就好像车与车有区别一样。有的车油耗多,有的车油耗少。
- 尽量不要减少与家人交流的时间:在极端的情况下,依然支持我们的肯定是也通常是我们的家庭。随身携带一个用于记录的工具,以便记录每次与家庭成员或亲属通话的日期和时间。
- 最好不要放弃自己的社交时间: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运用自己的资源,为值得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13自我证明
“证明自己”本身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很多人实际上是挣扎着想“证明自己给别人看”
- 如果某个人本身是出色的,那么不需要他去证明自己是出色的,别人自己会看到;
- 如果某个人本身是平庸的,那么也不需要他去证明自己是平庸的,别人也会同样看到;
- 如果某个人出色,却仍要刻意证明,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引来小人的嫉妒,天下最可怕的事情之一;
- 如果某个人平庸,估计他也不愿意向别人证明自己有多么平庸。事实上,他更可能会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自己其实并不平庸,那么,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一个“小丑”而已。
为什么一个人明明比身边人强,却得不到认可:
- 首先,很可能只是他“觉得”自己比身边的人强而已;
- 其次,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别人强很多很多;
- 最后,当你最终竟然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强很多的时候会面临什么境遇?你身边的人不再在这方面跟你比了,他们会自动转向,跟你比你不如他们的地方!
结语
还记得当时把这本推荐给妈妈,妈妈把它放在了床头,成为了枕边书,和每天都要给我妹讲的童话故事书放在了一起。
我们就好像计算机一样,通过不断打磨、升级概念与方法论来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与计算机不同的是,我们甚至可以升级自己的硬件。你现在的操作系统是1.0版本、2.0版本,还是更高的版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