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开复先生的《人工智能》一书里看到了《机械姬》这部电影,便满怀期待地去看,确实,不负所望。
不喜剧透,加之已是老片,影评、剧情分析等数量繁多,就直接切入主题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吧。
坦白来讲,这部电影让我产生了浓浓的危机感,原因有二:
一是太过真实,创造艾娃这个智能机器人的人,是某著名搜索引擎的boss。通过人们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创造的规模宏大的数据,使艾娃在拥有了海量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思考。细细想来,确实如此,我们碰到什么难解的想寻求答案的问题,往往第一个方式就是去询问搜索引擎,所以可以说,搜索引擎常常是第一个知道我们在思考什么又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对象,大家不妨想想那些浏览各个网站时推出的广告,更为“可怕”的是,有时候广告所展示的,并没有在当前设备上搜索过,搜索时也未曾登陆过账号,或许是通过IP或许是其他我们不得而知的手段,就能知道你这个人的完整信息以及你的所有想法与喜好,no matter how。我相信我们现在所用的搜索引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思考的能力。
二是现实,随着alphago,alphazero在大众视野中出现,引发了人工智能第三次热潮,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研究领域纷纷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到研究与应用中。像是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能够在五环上奔跑,像是最近阿里迎接双十一用AI每秒能做8000张海报。但是人们似乎忘了,目前的技术到底有没有成熟到可以进入生活的程度,以及,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真的能够很好地控制它吗?我不是想在这里宣扬着要阻挠科技的进步,也不是霍金“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灭亡”言论的支持者,只是想表达,我们应该敬畏人工智能,不应该因为利益而如此草率。
发明艾娃的boss纳森很满意程序员加利的一句话:“如果你真的做到了(创造能通过图灵测试的智能机器人),那你就是神。”他沉醉于这种被称为神的感觉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专门有一批人就是整天在研究如何让程序通过图灵测试,也就是说,程序能够让人以为跟他对话的是一个人。有的人说,这意味着对话控制、自然语言理解和合成、问答系统之类的大难题有解决的希望了,我不敢否认这些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却不曾想,为什么一定要让机器人的思考方式跟人一样,欺骗人让人认为它就是个人呢?如果加之外表、行为、运动、声音等等多方面的完善,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将辨别不出周围的人是否是智能机器人呢?甚至是,如何判断自己不是个智能机器人呢?就像片中的加利那样,怀疑自己是否也是个正在进行图灵测试的机器人而扒自己的眼睛,割开自己的皮肤。我们似乎忘了,我们生而为人,已经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地球上的最高智慧了,为什么又要去行使“上帝”的权责,去创造“人”呢?
我不由得想发问,我们探索人工智能,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有一天我们能被取代?还是为了有一天我们能成为上帝?还是为了有一天,我们的身边可能就是个智能机器人,而我们,不得而知?
或许问题的答案,需要时间在未来告知。我正处于了解与探索的过程中,或许言论有浅薄和不妥之处,欢迎指出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