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国庆节开始到三月初,我写了三部小说,总共55万字左右,其中两部小说分别签约了起点和掌阅。在这段时间里,每天平均写4000字左右,大概花3个小时的时间。我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没有将挖的坑丢弃。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不是我成就了它们,而是它们成就了我。
创作的过程让我成了家人们学习的榜样。大部分闲暇时间,我不是在阅读就是在写小说。这种氛围让孩子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我一起学习,一起写作。女儿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在我的鼓励下,阅读了大量的长篇儿童作品,创作了自己的童话小说《小仙女历险记》。
前些天,我居然发现忙碌的孩子爸爸居然也在追网络小说,看完了跟我一起谈论文中的爽点,让人入迷的桥段。而且,时不时地偷偷翻看书架上那些以往瞧不上眼的文学小说。
家人之间存在着一种能量场,你要想别人积极向上,自己必须充满正能量,有勇于向上的善举,扛举生活的大旗向前冲。
创作缓解了我生活的焦虑,让我知道人生有无限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体验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签约、第一次拿奖金、第一次上架、第一次推荐、第一次在日更群里分享、第一次日更字数最多、第一次跟老公自豪地说我也可以凭借笔杆子变现......
忙碌充实的阅读写作,没有时间胡思乱想。书中的大千世界,千奇百态,一头扎进去在知识海洋中遨游,汲取营养,启发自己创作的灵感。再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合理情节,传播正能量,这不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
创作让我彻底体味到了学海无涯苦做舟。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每天绞尽脑汁构思故事情节,揣摩如何把故事讲得吸引读者,如何设计冲突高潮。甚至走路、吃饭、做梦的时候,脑海里想的都是自己笔下人物的走向。
有时候,写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把写的推倒重新再来,反复如此。这其中各种酸甜苦辣,只有品尝的人才懂。但是,怀揣梦想的我们从来不会被纸老虎吓倒,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坚持再坚持,熬过那段孤独和寂寞,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回顾写小说的过程,真是百感交集。如果不是无戒学堂的90天训练营,我的第一本写了一半的小说《女人花如梦》估计还躺在文档里睡大觉。无戒老师的“只管写”让我重拾了希望,我拼命地写,为了给自己的作品一个交代。
快结束第一本小说的时候,又挖了一个坑《一公升的光》,每天坚持写,有时候也会彷徨,怀疑这么坚持的意义。老师们的鼓励和小伙伴的勤奋努力又给了我能量,相信自己,将一件事情坚持下去,在未来一定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小说完本后并不意味着就这么结束了,适时地总结则能让我们获取经验教训,为以后创作更优秀的小说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是我写完第二本小说之后的感悟:
1. 写自己喜欢的题材
小说的题材有很多方面,现言、古言、科幻、奇幻、穿越,乡土,婚姻、校园、职场等等,每一种题材能写出千千万万的故事。作为写作小白的我们而言,专注于一种题材,则能让我们更快地提到提升。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阅读,每一位小说家在创作题材上都有侧重点,比如毕飞宇、余华的大部分小说侧重于乡土小人物;张爱玲侧重都市言情和婚姻;安妮侧重年轻的城市边缘人物。
我自己更喜欢乡土小说,写一些平凡的小人物,他们有可能是所以我的小说也在向这方面靠拢。当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写时,写作的路似乎变得不那么艰辛,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人物经过自己的情节安排,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自己作品中时,内心是喜悦的、满足的。
没有必要去跟风写作,今天觉得写奇幻好,明天觉得言情也不错,后天想着穿越有更多的受众,这样势必动摇心性,结果什么也没写好,写不出效果。所以,朝着一个方向努力,那么总有一天我们就是那个方向的佼佼者。
2. 小说的立意
写小说最关键的环节是立意,这是很多小说作者的薄弱环节,包括我自己。古人曰: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思是中心好比统帅,无统帅的士兵,只能称它为乌合之众。小说没有好的立意,便成了无源之水。
立意说简单点就是确立的中心思想。中心是小说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都受中心的约束。它不同于想法和主题,仅仅只有一个想法和主题构不成立意。
比如我们想写一位音乐家奋斗的故事,这只是想法。而当我们转换一下思路想想,当一个音乐家耳朵失聪,却不顾世俗的阻力,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音乐大师,又会怎么样呢?这就是立意。
立意是否深刻,是否独具慧眼,是否匠心独运,决定了这篇小说能否成功,能否打动读者。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多玩脑洞故事或者多去思考小说大咖们的创作立意。
3. 精心设置人物和故事情节
小说人物怎么能立体、鲜活起来,最关键在情节的设置。故事情节设置得好,小说人物就会生动形象;反之,则扁平,没有生命力,吸引不了读者。
每一种类型的人物,他身上发生的故事肯定会不同。我们构造的情节一定要符合人物的特点。比如苏童《像天使一样美丽》中的中学生,他写中学生踢毽子、孩子们小小的嫉妒心引起的矛盾、经过疯子前的举动、照相馆照相,每一个事件跟人物的年龄、特征相符,而且是大众所熟悉的事件,所以读起来会更有真实感。
我发现像毕飞宇、苏童、余华等作家特别擅长去挖掘一些小人物的故事,他们写过戏子青衣、花匠、盲人以及不同的女性,他们所选取的情节符合角色设定,每个故事都能将人物的性格特征体现出来。
情节的设置没有捷径可走,要么多去经历,要么多去阅读别人的作品或者从影视剧中去观察人物的经历。多读多看多记录,素材丰富了,在创作的时候,情节才能信手拈来。
4. 新颖的视角
在写小说的时候,即使选材立意不够新颖,倘若我们在视角能够独特和创新,同样能够让小说看上去别具一格。同样的素材横看成岭侧成峰,视角不一样,也能达到老树发新枝的效果。
例如,苏童的《菩萨蛮》,讲述的就是大姑养育去世的大哥大嫂遗留下来几个孩子的故事。素材都是些普通的事件,但是所有的叙述通过亡父华金斗的幽灵来完成。作为读者读完以后,就会感叹,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有点意思!
再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卡夫卡在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在冷漠家庭中的遭遇,父亲用苹果打他,母亲吓晕了,妹妹厌恶他,最后活活饿死。这种独特的艺术笔调同样也巧妙地反映了社会的异化和人情的淡薄。
还有的作品《我是猫》从猫的视角,《像天使一样美丽》从儿童的视角,再有的从物的视角,逆向视角等等。这些都能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小白的我们,可以多关注下绘本,我发现很多儿童绘本的故事视角很独特,多去阅读,说不定会对我们的小说创作有启发。
以上就是我这五个月写小说过程当中的一些反思和感悟,当然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写作的过程,就是一场修行,过程是痛苦的,也是愉悦的。
我相信只要坚持加自律,人生会有更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出版,第一次签售,第一次改编影视......虽然这只是梦想,但不都说梦想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我是嫣亦然,多家平台签约作者,出版电子书《一公升的光》《女人花如梦》,发表若干故事和散文